弟子規入陸小學教材 再引熱議

2月6日,秦皇島市的孩子在誦讀《弟子規》。(新華社)

安徽省合肥市小朋友1日用舞蹈表現古詩詞之美。(中新社)

近日大陸央視第二季《中國詩詞大會》強勢「霸屏」,熟背高達2000首古詩詞,復旦附中16歲高一女生武亦姝更一舉成爲「網紅」。這股「國學熱」喚起家長、學生及教育界關注傳統文化教育的同時,日前亦有學者專家出面呼籲,《弟子規》等讀本與兒童生活相距甚遠,也不符合現代文明規範,難以引起兒童興趣。

今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提出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藝術體育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並以幼兒、小學、中學教材爲重點,建構中華文化課程、教材體系。

隱含封建思想

事實上,基礎教育階段傳統文化課程體系的建設,長期以來備受大陸社會關注,十二五教育部規畫課題「傳統文化與中小學生人格培養研究」課題組,即曾與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出版通用版的《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全國中小學實驗教材》,囊括《弟子規》、《論語》等17種標準教材。

《弟子規》究竟應否進入小學教材,多年來一直爭論不斷,伴隨近日掀起的「國學熱」,再度成爲各界熱議的話題。對此,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幼教國培專家、學前教育兼職教授王立華認爲,《弟子規》等讀本與兒童生活相距甚遠,也不符合現代文明規範,恐怕難以引起兒童興趣。

以包含《弟子規》、《論語》等在內的《國學小書院》系列爲例,編者在前言即開宗明義強調:「由於古代聖賢往往站在統治者的立場說話,難免有封建禮教的思想,望家長及小讀者加以分辨,剔除糟粕,取其精華」。

依年齡選讀本

另一套北師大出版社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則按年級涵蓋古詩、《論語》等不同內容,有些學校老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研讀對學習生活有指導意義的教材內容。又如北京豐臺五小根據學生特點,由校方自行編纂的《小海燕悅讀檔案》中,也納入國學經典的相關內容。

「應根據不同學齡選擇不同讀本!」王立華指出,幼稚園、小學低年級學生可學習《聲律啓蒙》、《唐詩三百首》、《千家詩》等,小學高年級可接觸《詩經》、《論語》部分的經典語段。整體而言,幼童、小學階段的國學教育應以興趣爲主導,別讓學童產生反感,以免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