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中安時評:追“新”逐“綠”,中國製造攀“高”圖強

(原標題:【地評線】中安時評:追“新”逐“綠”,中國製造攀“高”圖強)

近年來,製造業作爲經濟發展的“壓艙石”,不斷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爲經濟回升向好注入澎湃新動能。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4%,比上月加快0.1個百分點;環比增長0.46%。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6%,比上月加快1.0個百分點;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7.8%,快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4個百分點。

製造業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進入新世紀以來,隨着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推進我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已成爲必然,尤其是推進“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轉變,更是中國由“製造大國”到“製造強國”的升級之道。

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財富創造的根本源泉,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近年來,我國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製造業作爲實體經濟的核心引擎,正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爲經濟回升向好注入全新動力。比如,通過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風電、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設備生產規模穩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新三樣”年出口突破萬億元大關。數據顯示,11月份,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51.1%、29.3%、8.7%。這些新動能行業的快速發展,不僅充分體現了中國製造業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綠色低碳競爭優勢,以及強大韌性和巨大潛力,更爲我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創新是製造業的核心。製造業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繫,沒有強大的製造業,就沒有強盛的國家和民族。近年來,中國製造業的崛起,得益於國家始終將製造業作爲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狠抓改革創新、產業升級,不斷激發市場活力。比如,位於江蘇建湖縣的石油裝備製造企業,瞄準“卡脖子”關鍵技術,自主研製成功175MPa採氣井口高端裝置,首次應用到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超深油井開採中。又如,我國自主研製的最大直徑盾構機“江海號”正用在江蘇南通市海門區的海太長江隧道的施工現場,比北京東六環項目用到的“京華號”盾構機的開挖直徑又大了0.57米。更值得關注的是,如今全球每10臺盾構機中就有7臺產自中國。上述只是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可以說,近年來,無論是紡織、鋼鐵、化工、機械製造等傳統行業,還是智能手機、半導體、人工智能設備等高科技領域,通過科技創新提高了市場競爭力,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的應用,極大地提升了生產效率。尤其在“雙碳”背景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厚植“清潔”底色。對此,有業內專家深有感觸地說,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不僅有助於碳達峰碳中和,而且製造業作爲節能降碳的重要領域,綠色低碳轉型任務艱鉅、前景可期。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面對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方興未艾,全球製造業正經歷深刻變革。揚智造之帆,向未來遠行。作爲世界第一製造大國,唯有在更高起點上推進自主創新,才能推進從製造到智造的轉變,實現中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讓我們以開放之力、合作之爲、創新之舉,持續推進製造業攀“高”圖強,實現“製造大國”到“製造強國”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