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徽評:中國爲和平利用太空貢獻智慧和力量
(原標題:【地評線】徽評:中國爲和平利用太空貢獻智慧和力量)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23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接見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時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外層空間是人類的共同疆域,空間探索是人類的共同事業。探月工程始終秉持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合作共贏的原則,“嫦娥”既是中國的、又屬於全人類,爲國際科技合作提供了廣闊舞臺,爲全球深空探索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千年華夏飛天夢,廿載嫦娥攬月回。自2004年啓動實施探月工程以來,中國探月工程步步銜接、接續跨越、連戰連捷:2007年,嫦娥一號成功繞月,實現中華民族千年奔月夢想;2010年至2012年,嫦娥二號實現對月球的高精度測繪、日地拉格朗日L2點科學探測和圖塔蒂斯小行星飛掠探測;2013年,嫦娥三號攜“玉兔”號月球車成功着陸月球;2019年,嫦娥四號實現人類首次月揹着陸巡視探測;2020年,嫦娥五號從月球正面採集1731克月球樣品返回地球;2024年,嫦娥六號帶回人類首份1935.3克珍貴月球背面月壤……
可以說,中國航天人堅持自力更生、自主創新,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藍圖繪夢”到“奮鬥圓夢”,走出一條高質量、高效益的月球探測之路,也彰顯了中國堅持自立自強在科技創新上取得長足進步。正如歐洲航天局行星科學團隊負責人詹姆斯·卡彭特所說,他和同事們很欣喜地看到中國的月球探測工程從無到有,一步步走向世界級,“這對於我們來說也是非常棒的學習過程”。
和平利用太空讓中國探月“朋友圈”不斷擴大。“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在中國古代詩詞歌賦中,月亮一直是特別的存在,不僅擁有嬋娟、桂宮等浪漫雅稱,還成爲文人墨客的情感寄託,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更是表達了中華民族對明月的無限想象。難怪有人說,月宮探寶,是中華民族融入血脈的浪漫追求,探索浩瀚宇宙也是全人類的共同夢想。從望月抒懷到着陸月球,從初探“月宮”到詳細勘察,從月面巡視到月背探秘,從創造中國紀錄到實現世界首次,中國探月在20年裡實現歷史性跨越,以探月夢託舉中國夢,生動詮釋了夢想的力量。
更值得關注的是,20年彈指一揮間,中國探月“朋友圈”不斷擴大。從嫦娥三號提出“擴大科技開放合作”,到嫦娥四號提出“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加強基礎科學研究國際交流,推動大科學計劃、工程和中心建設,擴大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再到嫦娥六號搭載來自歐空局、法國、意大利、巴基斯坦的4臺國際科學載荷;嫦娥七號任務已遴選6臺國際載荷;嫦娥八號任務向國際社會提供約200公斤的載荷搭載空間,已收到30餘份合作申請……一系列的國際合作充分彰顯中國願同各國一道,加強交流合作,共同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外空,推動航天技術更好造福世界各國人民。
探索太空永無止境。“嫦娥”既是中國的、又屬於全人類。中國按月爲國際科技合作提供了廣闊舞臺,爲全球深空探索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面向未來,中國航天將堅持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發展的基礎上,繼續敞開胸懷、打開大門,不斷拓寬國際合作渠道,組織實施好後續重大工程任務,同各國分享發展成果、完善外空治理,讓航天科技成果更好造福人類。(作者 劉純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