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飛天網評:繪就科技創新活力奔涌的時代圖景
(原標題:【地評線】飛天網評:繪就科技創新活力奔涌的時代圖景)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新中國成立75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建設科技強國的基礎更加堅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各地各部門要更加重視科技創新,着力基礎研究、核心技術和創新戰略,推動科技強國建設邁出新步伐。
萬丈高樓平地起。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活水。根深才能葉茂,源遠方能流長。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四個面向”,持續加強基礎研究,爲創新發展提供基礎理論支撐和技術源頭供給。2023年,我國基礎研究經費支出增長9.3%,基礎研究投入佔全社會研發經費比重連續5年超過6%。新時代以來,我國在基礎前沿領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創成果。從“中國天眼”等大國重器接連取得世界級發現,到化學小分子誘導人體細胞實現重編程,再到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澱粉實現“技術造物”等,科技事業大廈的底座日益夯實,國家科技創新的底蘊和後勁更加充實。邁步新徵程,各地各部門要保持韌性與定力,更加重視基礎研究,加大基礎研究投入,重視基礎研究人才的培養,聚焦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領域,開展紮實的基礎研究,爲科技創新奠定堅實根基,推動我國科技事業向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發展。
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推進科技強國建設,當務之急是要擁有強大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有力支撐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近年來,通過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我國鑄就了一批“國之重器”。從白鶴灘水電站全,到深中通道,從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到自主研製15兆瓦重型燃氣輪機總裝下線,再到國產大飛機順利交付運營等,一系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科技成果從圖紙變爲現實,描畫出科技創新活力奔涌的時代圖景。正是依靠科技自立自強,牢牢把握住關鍵核心技術,更加註重關鍵核心技術的創新突破,纔有力推動了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造就了一大批大國重器。邁步新徵程,各地各部門要加快科技創新投入,聚焦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與問題,發揮舉國體制,集中各方面的力量,強化科技攻關,掌握更多的關鍵核心技術,爲推動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科技動力。
創新始終是推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建設科技強國,關鍵要貫徹落實國家層面的創新戰略,要把創新戰略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加快形成創新戰略格局。從高性能裝備、智能機器人等,到一批水稻、小麥、玉米新品種創制成功,再到可再生能源總裝機歷史性地超越火電,依靠科技創新,有力推動了我國的產業轉型升級,不斷形成支撐發展和保障安全的創新戰略格局。2013年至2023年,我國規模以上裝備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年均分別增長8.7%、10.3%,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未來產業謀篇佈局,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爲特徵的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面向未來,各地各部門要充分認識科技的戰略先導地位和根本支撐作用,錨定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鼓足幹勁、團結奮鬥,推動我國科技事業再創輝煌,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科技支撐。(張閒語)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爲“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爲中國甘肅網版權稿件,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爲“中國甘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