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素養】 千萬不要和地理老師去旅遊!風積地貌&岩溶地貌(地上岩溶和地下岩溶)
都說學地理的人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攀得高山,入得深谷,飛檐走壁,無所不能……
說起旅遊,那可是地理人的強項,幾乎每個學地理的人都有一顆想要環遊世界的心。
普通人眼中的太陽:
淡月朦朧黯蒼茫
旭日東昇薄霧開
朝霞映紅千江水
飛鳥振翅入雲來
地理人眼中的太陽:
太陽由核心,輻射區,對流層組成,太陽的核心是產生核聚變反應之處,是太陽的能源所在地,太陽核心產生的能量,通過這個區域以輻射的方式向外傳輸。
普通人眼中的月亮:
圓圓的月亮皎潔明亮
如一盞夜燈掛在天上
照得積雪的田野分外白
給黑漆漆的夜晚帶來了一絲光亮一絲溫暖
地理人眼中的月球:
月球是個主要由硅酸鹽成分岩石構成的剛性球體,跟地球一樣,月球內部也具有層圈結構,從中心到月表,月球可分爲月核、月幔和月殼三層圈
普通人眼中的冰川:
冰冷的雪層層覆蓋的山峰
猶如天仙的衣裳般雪白
給人一種冰冰涼的感覺
地理人眼中的冰川:
冰斗是一種三面環以峭壁、呈半圓形劇場形狀或圓椅狀的窪地。雪線附近山坡下凹部分多年積雪斑邊緣的岩石因凍融作用頻繁而崩坍爲岩屑,並在重力作用與融雪徑流共同作用下搬運到低處,使積雪斑後緣、雪斑下的地面則逐漸蝕低成爲窪地即雪蝕窪地。積雪演化爲冰川冰後,冰川對底牀的刨蝕作用使窪地加深,並在前方造成坡向相反的巖檻,同時後緣陡壁受冰川刨蝕作用而後退變高,從而形成冰斗。
普通人眼中的石頭:
地理人眼中的石頭:
普通人學詩詞:
地理人學詩詞:
喜馬拉雅山脈
哇哦,好壯觀的山!
地理人:喜馬拉雅山脈位於青藏高原南緣,是由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擠壓碰撞形成的,屬於褶皺山脈,故呈現出連綿起伏、層巒疊嶂的壯觀景象。山峰的頂部出現角峰,是冰川侵蝕導致的。至今,喜馬拉雅山脈仍在不斷上升中。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
因爲專注所以專業
優質內容值得傳播
推薦轉發評論留言
歡迎標註來源轉載
地理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峰叢林立~~~當地處於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爲主)地區,經過流水的侵蝕和溶蝕,成就了這幅山清水秀的怡人風景畫。
黃果樹瀑布
瀑布水真大啊!
地理人:在地質學中,“瀑布”也被稱爲“跌水”,指的是河流或溪水經過河牀縱斷面的顯着陡坡或懸崖處時,形成垂直或近乎垂直地傾瀉而下的水流景象,以流水侵蝕作用爲主。
雲南白水臺鈣華天池
哇~好美!像棉花!
地理人:這些白色階梯其實是石灰華(主要成分爲碳酸鈣),又稱鈣華。石灰岩溶洞中流出的富含碳酸鈣的泉水,後來經過陽光的照射發生了分解反應,不斷析出碳酸鈣的白色沉澱物覆蓋地面,形成了類似“棉花堡”的地貌。圖中上部的鈣華失水或受到污染出現了黑化現象。
青藏高原熱融湖塘
一個兩個三個N個小水塘……
地理人:“熱融湖”又稱爲“熱喀斯特湖”,通常成羣分佈在多年凍土區,是局部凍土融化導致地面塌陷,地表水匯聚形成的。
天山北坡鹿角灣
綠油油的真好看!
地理人:天山北坡爲迎風坡,大西洋帶來了充足的水汽,所以北坡的自然帶從山麓到山頂依次呈現出草原、森林、草甸、荒漠的景觀,由於不同海拔水熱組合條件不同,在高度不過數公里的範圍內,就能見到近似水平距離千公里間的植被變化。
內蒙古巴丹吉林沙漠的達格圖鹽湖
紅色的湖水太美了!
地理人:玫瑰湖本質還是鹽湖,形成原因可能是湖中大量生長的嗜鹽微生物含有紅色色素,使湖水在陽光下呈現粉紅色;或是水中的無機鹽發生化學反應,導致湖水呈現粉紅色。巴丹吉林沙漠的玫瑰湖最佳欣賞季節爲夏季,此時高溫乾旱,湖水鹽度高,加上光照強烈,嗜鹽微生物生長繁盛,玫瑰湖紅色最豔麗。
阿塞拜疆的泥火山
火山!燙!
地理人:這是涼的泥火山,噴的是泥漿不是岩漿~在地下10—30千米處蘊藏着的大量的水和碳氫化合物,這些水合物在高壓狀態下遇到地殼裂隙膨脹上升,並裹挾着周圍的黏土、岩屑、鹽粉等形成泥漿,噴出地表,形成泥火山。
藏袍
怎麼藏袍只穿一個袖子?不冷嗎?
地理人:因爲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氣稀薄,晝夜溫差大。如果熱了就脫衣服,冷了就穿衣服的話比較麻煩,所以就想到了只脫一隻袖子進行調溫的方法。古人的智慧啊!
新疆瓜果甜
好吃!好甜!
地理人:新疆是溫帶大陸性氣候,乾旱少雨,晝夜溫差大,所以水果生長過程中積累的糖分較多,自然就甜一些啦~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雲南傣族竹樓
好特別的房子!
地理人:幹欄式建築,雲南氣候潮溼,竹樓以竹子爲原料,可就地取材;上層離地面遠,可以防潮防蟲;竹樓屋頂較尖,排水效果好;壁多無窗,竹片多縫,既減少室內太陽光照,又通風透氣。現在的竹樓經歷了逐漸轉變爲木材結構、磚混結構,“竹樓”這一名稱則繼續沿用下來。
商場樓層索引
超市在樓下,吃飯在樓上,買衣服在樓上,健身在樓上~
地理人:一般來說,地下樓層沉悶閉塞,租金相對較低,適宜分佈普通生活超市等;一樓人流量大,租金高,珠寶、高奢品牌等店鋪利潤大且佔地小,適合在一樓;而餐飲、休閒娛樂等目的性消費活動即使在高層顧客也會去,這樣也有利於引導其他消費。
都說學地理的人上得高山,下得深谷,飛檐走壁,無所不能,坡坡坎坎,陡陡彎彎,輕鬆腳下踩~~~能get這些技能並不是地理人生於人異,而是——長期以來形成的地理素養使得地理人眼中的世界不一般~~
普通人的關注點
地理人的關注點
普通人眼中的風景
地理人的風景
普通人與地理人的對話
麻麻讓我學地質,果然就是不一樣!今年上學期剛學完地理,我就有了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映入我眼簾的景色,我必定要在上面看到地質主義色彩!
從此,我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歐漏!我不是處女座,我不是強迫症!
地質人眼裡:
別人眼裡:
地質人眼裡:
別人眼裡:
地質人眼裡:
別人眼裡:
地質人眼裡:
別人眼裡:
地質人眼裡:
別人眼裡:
地質人眼裡:
別人眼裡:
地質人眼裡:
別人眼裡:
地質人眼裡:
別人眼裡:
地質人眼裡:
別人眼裡:
地質人眼裡:
別人眼裡:
地質人眼裡:
別人眼裡:
地質人眼裡:
別人眼裡:
同學們,其實有心處處皆地理,地理人眼中的世界是很美的;看到這你是不是對成爲一個地理人充滿興趣?要想成爲一個合格的地理人,不僅要修煉“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本領,更要有勇於探索,勇於創新,敢於堅持真理,不怕困難和挫折的精神,以及善於團結合作,樂於思想交流,遵守科學的職業道德。地理人的精神需代代相傳!生活處處皆地理,長期以來形成的地理素養使得地理人眼中的世界不一般。小夥伴們看到這是不是對學習地理充滿了興趣?試着將地理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哦~快來留言區說說你在生活中或旅遊時展現地理思維的高光時刻吧!
風積地貌景觀
沙波紋
沙地和沙丘表面呈波狀起伏的微地貌。排列方向與風向垂直。
沙堆
風沙流受障礙物阻擋,在背風面堆積,形成各種不規則的沙體,稱爲沙堆,是不穩定的堆積體。高度1~5m或10m。
小山、沙堆或沙埂由風的作用形成的其他鬆散物質叫沙丘。沙丘的存在是風吹移未固結的物質所致,是沙漠地區地表的基本形態之一。
乾旱氣候條件下,風沙流在前進過程中遇到障礙物,在背風坡發生沉積,便堆積成不規則的“沙山”即爲沙丘。
沙丘的形成和發育受沙源、地形、水、植被等條件的影響,形態各不相同。
新月形沙丘
主要分佈在沙源較少,風向單一而穩定的沙漠邊緣地帶。
平面輪廓呈現新月形,丘體兩側有順風向延伸的兩個翼,交角大小取決於各地主導風向的強弱,風速愈大,角度愈小。
丘體兩坡不對稱,迎風坡凸出而平緩,坡度介於5-20°之間,背風坡凹入而較陡,坡度爲28-34°,斜坡之間有一明顯的孤形脊樑。新月形沙丘高度一般爲數米,很少超過15m。拋物線形沙丘。
形態與新月形沙丘相反,植物起很大作用。
橫向新月形沙丘
沙源豐富的情況下形成新月形沙壟和縱向沙壟。
兩種風向呈銳角斜交,新月形沙丘一翼延伸,另一翼退縮,演化爲新月形沙壟。
大致順着主要風向延伸的長壟狀沙丘。高度一般爲10-30m,也有更低或更高的,長數百米至數十公里。
金字塔沙丘
多風向作用的沙丘 以金字塔沙丘爲典型,它由有一個尖頂和三個或更多的沙坡面和沙坡面之間的沙脊組成。沙丘高大如金字塔形,高50—l00m,甚至更高。一般單獨分佈,也有成行排列。
岩溶地貌景觀
岩溶地貌(又稱喀斯特地貌)的範圍很廣,泛指由岩溶作用形成的各種地貌,根據它們的“位置”,又分爲地表岩溶地貌和地下岩溶地貌。
一、地表岩溶地貌
溶溝、石芽與石林
地表水沿可溶性岩石的節理裂隙和層面流動,不斷進行溶蝕和侵蝕,使岩石表面形成溝槽形態。凹槽稱爲溶溝。溝槽間的突起稱爲石芽。
石林是形體高大的石芽,是熱帶石芽的一種特殊形態。
溶蝕窪地及溶蝕谷地
溶蝕窪地:是一種面積比較大的圓形或橢圓形的封閉形窪地。它的四周多被峰林圍繞 。
溶蝕谷地:是指寬闊而平坦的谷地,也叫溶蝕盆地。
溶蝕窪地
溶蝕谷地
幹谷和盲谷
幹谷:岩溶地區的乾涸河谷。因爲地殼上升,侵蝕基準面下降或河流襲奪等原因,地面河轉爲地 下河,在地面留下乾涸的河道,谷地較平坦,並有漏斗、落水洞分佈,常覆蓋有鬆散堆積物。
盲谷:是岩溶地區一種死衚衕式的沒有出口的地表河谷。多見於封閉的岩溶窪地或岩溶盆地。
峰叢、峰林和孤峰
峰叢:是一種連座峰林,基部完全相連,頂部分散成一個個山峰。
峰叢
峰林:爲高聳林立的石灰岩山峰,分散或成羣出現,遠望如林。主要發育在熱帶雨林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區。
峰林
孤峰:是豎立在平原上孤立的灰巖山峰。是岩溶平原和溶蝕谷地中常見的地貌形態,相對高度數十米至100米左右,一般分爲園柱狀、圓錐狀、單斜狀。是地殼相對穩定,岩溶發育到後期,峰林被分割而成。
孤峰
二、地下岩溶地貌
溶洞
溶洞:是地下水沿可溶性巖體的層面、節理或裂隙進行溶蝕擴大而成的空洞。一般有兩類:一是水平型溶洞,位於地下水面附近在臨近河谷處有出口。二是垂直型溶洞。
地下河
地下河:又叫“暗河”、“伏流”。由於岩溶作用在大面積石灰岩地區形成溶洞和地下通道,地面河流往往經地面溶洞,潛入地下形成暗河。
石鐘乳
石鐘乳:是懸垂於洞頂的碳酸鈣堆積,呈倒錐狀。
石筍
石筍:是由洞底往上增高的碳酸鈣堆積體,形態呈錐狀、塔狀及盤狀等。
石柱
石柱:是石鐘乳和石筍相對增長,直至兩者連接而成的柱狀體。由洞頂下滲的水溶液繼續沿石柱表面堆積,使石柱加粗。
石幔
石幔:含碳酸鈣的水溶液在洞壁上漫流時,因CO2迅速逸散而產生片狀和層狀的碳酸鈣堆積,其表面具有彎曲的流紋,高度可達數十米,十分壯觀。
穿洞
穿洞:地下溶洞形成後由於地殼上升,原來的溶洞被擡升到地面,形成穿洞。
15G備考資源,隨問隨答,專題設計,優質課件,請掃碼加入知識星球
注:本文由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自我們都愛地理、中學地理研究、中學地理課、匠心地理、輕輕鬆鬆學地理、高考地理、講地又講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這般學地理等各地理公衆號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併致謝!若引用不當可以隨時文末留言聯繫註明來源或刪除,點擊閱讀原文,獲取更多內容。
順手點擊文末四符
分享收藏在看點贊
這是我們堅持不斷
持續不停更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