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價吸國際病患 醫界不認同
質子治療能精準鎖定腫瘤,漸成重要癌症治療利器,圖爲林口長庚醫院質子治療設備。(郭吉銓攝)
質子治療能精準鎖定腫瘤,漸成重要癌症治療利器,國人收費平均75到150萬元,外國病患在臺治療收費約1.3倍到2倍。放眼各國質子治療費用,美國約要10至15萬元美金(摺合新臺幣329至493萬元),鄰近的日本、香港、新加坡,摺合新臺幣約150到250萬元。臺大癌醫中心分院院長楊志新表示,臺灣醫療品質不輸新加坡,但衛福部都以比星國便宜作國際醫療招攬,「這是不好的方向」。
高雄長庚質子治療中心開設6年多,收治2700多名患者,其中國際病患近60位。高雄長庚質子治療中心主任王友明指出,大多數從海外轉介而來的病患,都屬於比較困難的案例;除亞洲地區,也有加拿大患者因爲美國治療價格昂貴,轉而來臺求診。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質子中心目前收治逾500名患者,其中10%爲國際病人,主要來自美國、澳洲、中國大陸、香港、澳門、東南亞國家等。林口長庚質子中心收治國際病患約佔8%,以東南亞國家、中國大陸居多。
林口長庚醫院放射腫瘤科系主任陳妙芬分析,新加坡2022年起引進質子治療,至今已有3家醫院可做,密度也相當高,當地的優勢在於語言,臺灣的優勢則是經驗,在國際醫療上扮演重要角色。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質子中心主任李欣倫指出,新加坡政府規定僅限部分癌別使用,其餘癌症患者即使符合國際上認可的相對適應症,也無法自費接受質子治療。
楊志新坦言,國際醫療的收入可拿來補充健保費,讓醫院收支達到平衡,若健保制度都無法讓國內醫院達平衡時,也只能多收國際醫療病患來彌平收支。但許多國際病人會因爲新加坡太貴而轉來臺灣,「我們機器沒有輸給新加坡,憑什麼要收比較便宜?」政策不該一直以便宜價格作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