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熊奕答21:人民幣匯率仍將保持相對穩定,表現有望優於或與歐元持平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鄭青亭 北京報道

近日,德意志銀行在最新發布的中國宏觀經濟2025年展望中預測,2025年中國GDP將增長4.8%,2026年將增長4.6%。2025年第一季度有望實現5%以上增長,隨後略有放緩直至2025年第四季度的4.3%,若2026年美國不再繼續上調關稅,中國經濟還將進一步反彈。

德意志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熊奕表示,在中國果斷採取一攬子增量政策和擴大內需等措施的利好下,中國經濟已呈現築底企穩的態勢,經濟增長動力不斷加強。與此同時,2025年及未來的經濟前景仍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房地產市場的未來走勢以及美國的貿易政策。

11月6日特朗普勝選以來,美元指數持續走高,從最低103.34一度摸至108.06,與之對應,歐盟、印度、印尼、馬來西亞及韓國等地區匯率遭遇巨大貶值壓力。隨着美元進入新一輪強勢時期,人民幣匯率的走勢頗受市場關注。

對此,熊奕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雖然人民幣兌美元或將貶值,但較全球其他主要幣種相比,人民幣匯率仍將保持相對穩定。德意志銀行預測至2025年中期,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約爲7.5,美元相對走強,歐元兌美元或將觸及平價。歐元與新興市場貨幣匯率在市場波動期往往也會呈現較高波動,因此人民幣匯率表現有望優於或至少與歐元持平。

雖然人民幣兌美元或將貶值,但較全球其他主要幣種相比,人民幣匯率仍將保持相對穩定。德意志銀行預測至2025年中期,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約爲7.5,美元相對走強,歐元兌美元或將觸及平價。歐元與新興市場貨幣匯率在市場波動期往往也會呈現較高波動,因此人民幣匯率表現有望優於或至少與歐元持平。

內需成主要增長動力

熊奕認爲,內需將成爲2025年中國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在財政刺激和消費者信心復甦的背景下,內需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預計將從2024年的3.9個百分點升至2025年的5.1個百分點。受內需增強和財政刺激影響,通脹料將溫和回升。

近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駐華首席代表史蒂文·巴奈特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強調了提振內需對中國經濟的重要性。他指出,有必要儘快完成房地產行業的調整,這是影響中國消費信心的首要因素,“越快完成越好,即使要花一些錢”。

對此,巴奈特建議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雙管齊下。同時,他認爲,有必要重新調整財政政策,從支持投資轉向支持消費,這樣就不會增加太多赤字,且能爲經濟提供更多支持。

IMF在今年10月發佈的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中預測,中國今明兩年的經濟增速分別爲4.8%和4.5%,比該機構4月時的預測分別高了0.2和0.4個百分點。

美對華加徵關稅或影響有限

德意志銀行認爲,美國對中國加徵關稅及其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或較爲有限。在2025年基線情景假設下,德意志銀行預測美國對華關稅上調預計將分階段、漸進而行,預計2025年上半年關稅增10%,以避免相關政策對美國自身經濟增長和消費品價格造成影響。

對於美國關稅政策影響有限的原因,熊奕表示主要有以下兩方面:

“第一,中國對美出口的敞口有所下降。目前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僅佔中國GDP的3%。2025至2026年若逐步提高20%的關稅後或減少的中國對美出口約佔GDP的0.6%;降幅較2018至2019年有所收窄。”

“第二,貿易結構調整將有助於減輕影響。雖然減少對美出口將對中國的經濟活動產生一定影響,但通過調整中國對非美市場的出口則有助於減輕這類衝擊。自上次貿易摩擦以來,中國出口市場結構已呈現多元化趨勢。2018年至2023年,中國對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出口規模幾乎翻番,明顯高於對美國和其他發達經濟體的出口增長。正因如此,中國在全球市場的貿易份額基本保持穩定,並自2020年起再次上升。”

基於上述因素,德意志銀行預測,儘管2025-2026年間美國關稅政策對中國的影響約佔GDP的0.5%,但貿易結構和匯率調整將有助於減少該影響,同時預計美國自2026年起不再進一步上調關稅。

中國或繼續加大政策調節力度

熊奕表示,中國已釋放強有力的寬鬆政策信號,預計明年3月中國將宣佈新一輪財政刺激措施,同時將設定4.5%的全年經濟增長目標。新一輪刺激措施可能包括增加政府直接支出、中小銀行兼併重組以及促進房地產市場企穩等政策。德意志銀行預測,2025年總體財政赤字率預計將升至9%,財政支出增速預計將從2024年的-1%反彈至10%,預計將推動中國2025年名義GDP增長2個百分點以上。

德意志銀行預計中國還將繼續加大貨幣政策逆週期調節力度,明年央行或將繼續下調政策利率20個基點,並通過降準、購買國債和結構性貸款便利措施,進一步提高流動性,促進信貸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