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一點都不傻,堅定地與中國站在一起,立場完全一致

據《參考消息》報道,歐盟表決通過對自中國進口電動汽車加徵高額關稅後,德國三家汽車巨頭接連發聲,明確表達了反對立場。

寶馬發表聲明稱,歐盟的做法完全行不通,非但無法提升歐洲車企競爭力,還會損害在全球的業務。

奔馳明確表示歐盟的做法是錯誤的,將會長遠削弱一個行業的競爭力。

大衆也批評歐盟,稱關稅是錯誤的做法,擔心會遭到中國的報復。

實際上,不只是德國車企,德國政府也持明確反對立場。

德國上下的反應很好理解,德國的經濟高度依賴這些車企,而這些車企高度依賴中國市場。

不過這只是原因之一,德國關心的不只是中國市場,還在乎德國汽車工業的競爭力。

奔馳

貿易壁壘百害而無一利

對於德國車企來說,中國市場比歐洲市場更重要,2023年,德國汽車製造商約有三分之一的銷售額來自中國市場。這樣的市場份額意味着,任何針對中國市場的政策都會直接影響到德國企業的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德國車企更希望基於市場規則進行競爭,與其通過關稅保護本土市場,不如通過提升產品質量和技術創新來增強競爭力。

貿易衝突沒有贏家。德國的另一個擔心是,加徵關稅可能導致中國採取報復性措施,從而引發一場貿易戰。這樣的局面將使得整個歐洲經濟面臨不確定性,尤其是對於依賴出口的德國來說,後果將不堪設想。

比亞迪

歐洲面臨嚴重後果

歐洲搞貿易壁壘,目的很明確,就是要保護本土車企,因爲中國電動汽車勢如破竹,歐洲車企又競爭不過,就想把中國車企擋在歐洲的市場之外,如果想進來,那就繳納高額的關稅,以抵消中國汽車的優勢。

這種做法非常短視。

首先,加徵關稅將直接導致電動汽車價格上漲,消費者將不得不承擔更高的購車成本。這不僅會抑制消費需求,還可能導致整體汽車銷量下降。這相當於自己掀自己的桌子,把蛋糕做小,最終的結果就是歐洲自己也吃不到多少蛋糕。

其次,長期來看,這種保護主義政策可能會削弱歐洲汽車產業的創新能力。企業在受到保護時,往往缺乏足夠的壓力去進行技術革新和提高生產效率,從而影響整個行業的發展潛力。

在歐洲車企已經落後的情況下,還阻擋歐洲車企參與正面競爭,這屬於“溺愛”,受到傷害的只會是自己。

汽車工廠

歐洲爲何淪落至此?

歐盟的加稅措施,歐洲車企的反對,歸根結底是因爲歐洲汽車工業陷入了困境。

歐洲仍然依賴汽車行業,但歐洲車企越來越支棱不起來了,尤其是在面對新技術的競爭時,顯得力不從心。

與中國相比,歐洲在電動汽車技術、生產效率等方面相對滯後。儘管許多歐洲品牌在傳統燃油車領域具有優勢,但在電動汽車快速發展的時代,這種優勢並不足以與來自中國的新興競爭者進行競爭。

此外,過去幾年中,歐洲在電動車轉型上未能制定出有效且前瞻性的政策。這使得許多傳統車企未能及時調整戰略,以適應市場變化。在這一背景下,中國憑藉其強大的創新能力和生產能力迅速崛起,使得歐洲車企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在這樣的背景下,歐洲不能一錯再錯,相反,加強與中國等國的合作,通過技術創新和提升產品質量來增強競爭力,纔是可持續發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