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裡說豐年|“吉林一號”衛星,60萬米高空瞰豐收中國
“豐收答卷”來之不易,“中國飯碗”成色十足。
且看,中國豐收大地,
有的已經成熟,有的即將成熟,
玉米金黃、水稻飄香、高粱似火、石榴綻笑、沙果泛紅,
這一刻,
讓我們通過“吉林一號”衛星,
從60萬米高空俯瞰中國大地,
感受化身豐收調色板的廣袤田野上,
五彩斑斕的色彩繪就的豐收中國美麗畫卷。
吉林
林下生“金”
人蔘,“百草之王”!
一直以來,業內素有“世界人蔘看中國,中國人蔘看吉林”之美譽。
吉林長白山地區是中國人蔘的原產地及核心產區,
具有450多年的人蔘人工栽培歷史和1500多年的野山參採挖史。
吉林長白山人蔘產量佔全國總量的60%、世界總量的40%。
全國人蔘85%左右的交易量,在長白山地區的撫松萬良、通化快大、集安清河三大人蔘交易市場完成。
撫松縣萬良鎮 視覺中國
在吉林,在長白山,
這裡有關人蔘的傳說和故事絢麗多彩,從未間斷。
曾經的“貂參金路”,站在新起點,點燃新引擎。
吉林,
正舉全省之力推動人蔘產業高質量發展,
切實把歷經千年形成的百草之王“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讓“林海蔘香”更具魅力!
豐收在“吉”
金秋九月,
對於吉林這片黑土地,
沒有什麼比豐收的喜悅更加讓人興奮,
沒有哪一種畫面能比碩果累累
更讓人心潮澎湃。
大國糧倉,吉林擔當。
走進已經金黃的吉林大地,
一幅幅專屬於吉林的豐收美卷已經展開。
李坤 攝
九月的梨樹,黑土肥沃,田疇萬頃,生機盎然。
放眼梨樹縣百萬畝全國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產基地核心示範區,隴畝之間,規劃有序。
這裡是“梨樹模式”之光,這裡有最厚實的黑土地。
蘋果梨素有“北方梨之秀”美譽。
延邊龍井是蘋果梨的發源地,
這裡擁有亞洲最大的連片蘋果梨園,在浪漫的梨花香中,蘋果梨產業越做越大。
梅河口市是“中國皇糧御米之鄉”。
這裡地處“世界黃金水稻帶”的中央,水稻栽培歷史悠久。
梅河口市“天藍木秀,土肥水美”的生態環境,
爲水稻種植創造了得天獨厚的生態條件,
再加上當地農民的精耕細作,讓所產稻米聞名全國。
遼寧
打造農旅融合小鎮
沈北新區興隆臺街道堅持大視野、大格局,
構建以稻爲媒、以文化人、以業興鎮的生態格局,
積極發揮稻田文化在優化產業結構方面的獨特作用,
打造“宜農+宜業+宜遊+宜養+宜文”的生態產業鏈。
“薯”光四射
彰武縣前福興地鎮六合堂村甘薯試驗基地,
一派豐收繁忙的景象。
2022年,以“彰武地瓜”爲主導產業的前福興地鎮成功申報產業強鎮項目示範鎮,
全鎮常年地瓜種植面積達10萬畝以上,年產量達25萬噸以上。
目前,依託“彰武地瓜”品牌,
全縣100多個合作社、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發展地瓜產業,
形成了從育苗栽植、機械收穫、保鮮貯藏,到精深加工和市場銷售的完整產業鏈條。
黑龍江
家園煥新顏 日子更紅火
田野上,稻穗漸染金色,稻浪隨風盪漾;
村莊裡,一幢幢新修繕房屋紅頂白牆,整潔漂亮;
這裡是尚志市老街基鄉龍王廟村。
努力建設美好家園,推動“小村莊”迎來“大變化”。
去年10月初,龍王廟村168戶受損住房全部完成恢復重建,羣衆如期住進暖屋子。
一體推進高質量災後重建與高質量發展。
龍王廟村持續壯大鄉村主導產業,努力把“小米粒”做成“大產業”。
豔陽照進稻田,一派豐收景象。
金秋稻米收穫季,這裡迎來了觀光遊客。
追“新”逐“質”科技賦能
站在萬畝大地稻田邊,稻浪滾滾,一片金黃。
豐收的背後是科技的加持,豐收的背後是端穩“中國飯碗”的底氣。
近年來,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七星農場有限公司
大力發展農業領域新質生產力、不斷強化科技應用,
讓農業生產提質增收的“豐”景圖更加豐滿熱烈。
如今在七星農場,無人機巡田、“千里眼”監測、數字農業平臺……
科技與農業的完美結合已經貫穿整個農業生產。
內蒙古
振興有“稻”
內蒙古興安盟扎賚特旗好力保鎮作爲興安盟優質水稻的主產區,
正以其豐富的水稻資源和獨特的生態優勢,
積極探索農業、旅遊、文化等多產業融合發展的新路徑,
全力推進“稻香小鎮”建設,譜寫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目前,全鎮水稻種植面積12.7萬畝,水稻產業已成爲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
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
洮兒河、歸流河、阿木古郎河交匯於此,三合村因此得名。
這裡水稻種植歷史悠久,是“百里興安稻海”產業觀光帶的重要節點。
作爲漢族、朝鮮族、蒙古族等多民族和睦共處的村落,
三合村民俗風情多姿多彩、豐富交融。
隨着烏蘭浩特市三合民俗風情步行街項目的建成,
如今的三合村已經成爲集旅遊、休閒、體驗、農家樂等爲一體的特色民俗村。
四川
“天府糧倉”添新糧
稻香魚肥、滿眼金黃。
在眉山市東坡區太和鎮永豐村,種子和耕地,也是這裡的關鍵詞。
村上擁有全省最大的水稻新品種新技術中試基地,
今年,這裡共有70個優中選優的“尖子生”參加水稻中試,
這是新品種走向大規模生產推廣前的最後一次權威認證。
脫穎而出的佼佼者,將有機會成爲“天府糧倉”單產新紀錄的創造者。
看了種子,再來看耕地。
去年,村裡建成了大數據平臺,無縫覆蓋3340畝耕地。
田邊的孢子捕捉分析儀、蟲情監測系統等設備,
配合天上的遙感衛星,
織就了一張爲農事提供精準服務的智慧網絡,
靠天種田已變成了靠科技種田。
守望大地之上,收穫四季糧香。
天府農博園一片好“豐”景
天府農博園作爲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拓展區和四川農博會的永久舉辦地,
採取“省市區共建、市州聯建、市場化主導”運行機制,
按照“田間地頭辦農博”理念,
構建“室內展館+室外展場+林盤展區+大田展區”博覽空間,
打造“永不落幕的田園農博盛宴、永續發展的鄉村振興典範”。
園區大力發展以鄉村爲場景的新經濟產業。
目前,天府農博園正加快建設“天府糧倉”展示交易綜合服務平臺,
傾力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示範區。
五穀豐登,碩果累累。
每一分耕耘的辛勞都蘊藏着對秋收的憧憬和對豐收的禮讚。
在這個致敬辛勤的節日,
中華大地處處是動人色彩和幸福的笑臉。
產業興、環境美、人氣旺,
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沁人心脾,催人奮進。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
記者 越明
製圖 寧靜
初審:王偉光
複審:曲翱
終審:陳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