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6年孫女,住57.2平米的張善亞,爲何敢當衆將“真”包扔進魚湯

每逢佳節倍思親。母親節這個溫馨的節日,本應是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日子。

可是在《小日子》的鏡頭裡,母女婆媳三人之間的齟齬,卻讓佳節氣氛突然降至了冰點。

劇中,爲了親手下廚迎接母親節,正室顧茉莉特意爲母親吳玉蘭和婆婆張善亞購買了同款精緻的鏈條包作爲禮物。

誰知善意的饋贈卻讓善良的顧茉莉陷入了狼狽境地。

一個突如其來的動作,讓現場的氣氛頓時冰封。

張善亞拆開包裝後,直接將鏈條包扔進了一桌子魚湯之中,整個過程行動利落、神情堅決。而作爲被羞辱方的顧茉莉,在那一刻只能呆立當場、無語問蒼天。

就這樣,原本溫馨愜意的家庭聚餐,硬生生被張善亞打破,上演了一出活生生的"暴力美學"。僅僅一句解釋都沒有,婆媳二人就此陷入了劍拔弩張的對立狀態,最終更成爲後來顧茉莉與丈夫朱勁草離婚的導火索。

這背後,蘊含了怎樣的家庭紛爭根源?有着怎樣的心理動因?其實早在母親節到來之前,矛盾就已經慢慢累積。

作爲一個現代獨立女性,放下工作本身就是一種犧牲。顧茉莉爲了準備家宴,不僅費盡心思採購食材,更是在婆婆的百般刁難下打算親自下廚。

可是就在顧茉莉賣力準備的時候,張善亞卻將目光對準了那兩個價值不菲的鏈條包。作爲長期在上海侍奉一家老小的"苦力",張善亞對於奢侈品缺乏直觀認知,於是憑着自己的謹小慎微和猜忌心理,她產生了一個天大的誤會。

她以爲顧茉莉偷偷用母女倆1.8萬的存款,給母親買了一個真品包,自己卻只得到了一個價格幾十倍便宜的"高仿"替代品。這讓一向謹小慎微的張善亞倍感傷心和羞辱。

稍作推測,張善亞之所以會有如此猜忌和敏感,或許和她自身的成長環境和家庭經歷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

生於上世紀中葉的張善亞,很可能出生併成長在一個貧窮家庭。那個年代的社會環境,物質條件拮据,主婦們總是得精打細算維持家用。對她們而言,能省則省是再正常不過的生活習慣。

在這種貧窮環境中長大,往往更容易培養出一種節儉乃至小氣的生活觀念。由此不難推測,張善亞對於那昂貴的包包心存戒備,也並非毫無根據。

但這僅僅是一方面的原因,從另一個層面看,張善亞的控制慾望和權力意識也是導致了此次風波的重要原因。

畢竟,僅憑一通訊記錄和一點猜測,她就徑直做出了不可挽回的舉動。這其中暴露出了她心中根深蒂固的控制慾望。

長期以來,張善亞在兒子一家的生活裡扮演着一個"家主"般的角色,對家裡的大小事務都有着絕對的發言權和指揮權。

在這場包包風波之前,她就屢次插手兒子和兒媳的生活,對他們的各種決策橫加干涉。

比如說,朱勁草和顧茉莉結婚時,她堅持不讓兒媳的名字出現在房本上。再比如說,每當兩人外出住酒店時,她都會拿着發票當面質問......可謂是處處存在着強烈的控制慾望。

而在母親節這個節點,當她懷疑顧茉莉存心"區別對待",顧慮在於會失去對兒子兒媳的控制力,加之不瞭解奢侈品世界所產生的想象力缺失,一切就在一念之間醞釀成了一場災難性的衝突。

爭鬥總是來自於對立和不理解,而和解則需要互相包容和體諒。

作爲新時代的兒媳,顧茉莉確實還有許多地方需要學習和進步,但張善亞的做法也的確過於傲慢武斷。

婚姻和家庭生活,本就是一個充滿艱辛和鬥爭的漫漫長路。唯有互相體諒、相互包容,才能化解矛盾,維繫關係,共同努力前行。

婆媳關係,向來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爲糾結和需要智慧的一環。

或許,顧着爲母親和婆婆買同款包包,顧茉莉的初衷也只是希望婆媳能夠平等互相尊重而已。

小日子4

顧茉莉4

張善亞1

小日子 · 目錄

下一篇《小日子》“拒絕260萬”的顧茉莉永遠不知,每天早餐不超3元,用全部身家賣57.2平米婚房的朱大力,爲何敢給她立下24條家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