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低空經濟“迎風起”:不只“重新定義”出行方式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吳佳楠 實習生劉喜月 廣州報道
1903年,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基爾迪爾山上,由萊特兄弟試驗的一架形似蜻蜓的飛行器騰空而起,人類歷史由此誕生第一架飛機。
一百多年後,在遠隔重洋的粵港澳大灣區同樣上演科技引領人類飛行的一幕: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飛躍珠江上空,無人機在深圳寫字樓間穿梭配送,農場上的無人機變身新農人的“種田神器”……作爲新質生產力的代表,低空經濟正在大灣區催生萬億規模“新藍海”,逐漸融入大家的生活。
日前印發的《廣東省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低空經濟規模超過3000億元,全省通用飛機飛行達到15萬小時,在城市空中交通、低空物流、全空間無人體系等試點示範取得積極進展。
作爲全國科技創新高地,廣東正搶抓“機”遇,率先“飛”出天際線。今年,廣東明確提出支持深圳、廣州、珠海建設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範區,打造大灣區低空經濟產業高地。伴隨着大灣區低空產業佈局的全面加速,低空經濟發展前景愈發明晰。
“低空經濟作爲全新的產業課題,大灣區各城市無論在政策支持、技術創新、場景應用還是在市場開拓方面,都走在全國前列。”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新經濟研究所執行所長周順波認爲,這一方面得益於大灣區紮實的產業集羣“底子”,以及率先探索空中航路系統建設爲其開拓更多場景應用夯實基礎,另一方面,大灣區可以持續發揮港澳資源集聚優勢,從立法規範、樹立標準上先行先試,率先鋪行低空領域的“灣區一張網”。
灣區低空進入next level
年初,一架“盛世龍”5座複合翼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僅用20分鐘即從珠海九洲港碼頭飛至深圳蛇口;近期,小鵬匯天旅航者X2連續在空中打卡了廣州CBD、深圳人才公園廣場等都市地標……今年以來,廣州、深圳等大灣區城市低空空域迎來密集試飛,以eVTOL爲代表的飛行汽車讓出行打“飛的”指日可待。
根據日前工信部下屬機構賽迪顧問發佈的《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4)》(簡稱《報告》),預計到2026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有望突破萬億元,達到10644.6億元。
藍天與大地之間,飛行汽車只是這萬億級賽道未來酷炫場景的冰山一角,無人機物流、無人機應急救援、農業無人機等應用,早已率先出現在廣東的日常生活。
農業無人機與安裝農機自駕儀的插秧機競爭“上崗”,可飛播水稻種子或育秧插秧;遙感無人機搭配農業物聯網設備,可防止病蟲侵襲和實時掌握田間信息……在廣州黃埔九佛街蓮塘村極飛科技的超級農場,放眼約300畝的農場,只見稻穗搖曳卻不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人影,是無人機代替人在勞作。
在廣州極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龔檟欽看來,無人機是低空領域提升農業生產效率的工具,極飛農業無人機能幫助農戶節省 20%以上的稻種,降低生產成本同時提高播種質量,這一“種田神器”目前已走俏全球63個國家和地區。
越來越多人習慣在深圳公園點外賣,“從天而降”的無人機最快只需10分鐘就可將外賣送到手邊:日前,深圳市屬公園首條無人機配送航線在深圳中心公園正式啓用,這條新航線以深業上城爲起點,可以迅速將肯德基、奈雪的茶等商家商品空投到2公里外的深圳中心公園。
此外,無人機逐漸成爲應急救援的“標配”。依託廣州本土企業成至智能組建的廣州市無人機救援中心,已配備有各型號無人機及配套救援設備近200套,今年就參加了韶關江灣鎮抗洪、梅州暴雨搶險等多個災害救援現場。
受訪專家認爲,大灣區低空產業擁有衆多可驗證場景,這得益於其既有的紮實產業基礎。“在無人機的應用製造方面,大灣區集聚了諸如大疆、極飛科技、億航智能、小鵬匯天等低空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這爲低空飛行提供了衆多優勢。”周順波表示。
從產業鏈結構來看,低空經濟的產業鏈長、輻射範圍廣。其中,低空經濟上游主要爲各類低空產品的原材料與電池、電機、飛控等核心零部件,中游主要爲低空產品製造、低空飛行、低空保障與綜合服務等,下游主要爲各種應用場景與運營。
在低空產業鏈佈局方面,廣東早已發揮製造大省的工業優勢率先佈局。《廣東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就已提出,廣東以廣州、深圳、珠海爲依託,突破無人機專用芯片、飛控系統、動力系統、傳感器等關鍵技術,做大做強無人機產業,推動在物流等主要行業領域的創新應用。
憑藉低空產業結構的工業實力和創新動力,廣州、深圳、珠海等大灣區城市在低空產業搶先開跑。《報告》指出,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達到5059.5億元,廣州、深圳、珠海等地已集聚全國30%以上低空經濟企業。
以深圳爲例,目前深圳已開通無人機航線203條,建設無人機起降點121個,低空經濟年產值超過了900億元;廣州開發區聚集低空產業鏈企業達45家,年營收規模約125億元;珠海則擁有低空飛行器及配套企業40多家,並通過“雙航展”進行市場培育和產業支持……
低空領域蘊藏大產業
“低空經濟是新興產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將來一定會形成萬億級產業規模。”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低空經濟具有輻射面廣、產業鏈條長、成長性和帶動性強等特點,在拉動有效投資、創造消費需求、提升創新能級方面具有廣闊空間,要加強應用牽引,打造低空多場景應用示範體系,聚焦應用場景構建產業生態鏈。
可以看見的是,以鏈融合,縱深拓展,大灣區在低空應用的探索已經進入實踐層面,初步構建起從物流配送到旅遊觀光,從農業播種到環境監測,從巡檢巡查到應急救援的“低空經濟圈”。
不過,在以工業優勢驅動應用場景,率先帶動產業發展後,如何更深層次構築大灣區的 “低空經濟生態圈”?
“協同港澳是大灣區的優勢。”元航資本創始合夥人兼董事長張志勇認爲,香港核心區域的道路交通和人口密度都比較高,無人機外賣、無人機快遞在香港普及的發展空間有很多。
“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是,現在許多香港人來大灣區內地城市創業,原因很簡單,這裡擁有更好的產業鏈優勢和產業生態,能讓企業更容易發展起來,而香港具備科技創新和人才發展優勢,現在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將香港的人才和金融優勢與內地城市整體的製造生態優勢協同起來,形成產業互補,這對大灣區發展低空經濟非常具有價值。”張志勇表示。
周順波同樣表示,儘管大灣區尤其是深圳在消費級無人機制造領域已是全國領先,但在工業級無人機的應用上,與世界領先的公司相比,在續航、可靠性等方面仍有較大差距,但香港憑藉研發高度密集的優勢,已引進了不少無人機、飛行汽車等企業,若能從低空開始試行,發揮港澳的研發優勢以及大灣區內地城市的製造優勢,全球低空資源將越來越多集聚於此。
事實上,從目前大灣區低空產業的輻射半徑來看,不難發現,大灣區已逐步發展形成兩條“低空經濟交織帶”,一條是以香港、深圳和澳門爲核心的研發性金融服務帶,另一條則是以廣州、珠海和東莞爲核心的生產性製造服務帶。
在協同港澳,打造大灣區“空中交通網”方面,周順波表示,港澳本身是高密度、高發達的城市,無人機在當中擁有很多的應用場景,可以從立法規範、樹立標準先行先試,在低空領域的航路基建設施、航線資源以及監管規範方面做到統一,率先鋪行“灣區一張網”。
“比如通過無人機將珠海快遞配送至澳門,在這當中可能會涉及跨境監管和物流清關等手續難題,但若能夠融合大灣區各城市的低空航線資源,利用無人機配送以顯著降低跨境物流成本,不僅能提高港澳和灣區內地城市居民的消費實惠體驗,這對大灣區經濟發展也有很好的帶動作用。”周順波表示。
不過,構築大灣區“空中交通網”作爲一個全新的課題,除了發揮各地的產業優勢,也需要直面產業在低空飛行服務保障、低空運營基礎設施等的挑戰。
在這方面,廣東各城市已先行一步。
作爲“無人機之都”,深圳出臺全國首部低空經濟產業促進專項法規——《深圳經濟特區低空經濟產業促進條例》,從基礎設施、飛行服務、產業應用、技術創新、安全管理等方面助力低空經濟產業“高飛”。
廣州通過資金扶持深入挖掘低空飛行優質項目,成立廣州第一隻以低空經濟爲主題的基金,該低空產業創投基金總規模達100億元。
珠海則通過《珠海市支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並形成了珠海市低空空域商業運營通道規劃初步方案,爲低空空域創新管理提供政策空間。
周順波表示,圍繞低空產業面臨的一系列難題,需要不斷給予政策支持爲產業發展保駕護航,目前大灣區各城市先行一步,正結合城市產業基礎制定包括資金引導、技術支持等有利於低空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這爲低空經濟提供了廣闊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