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託管”穩糧促增收

9月3日,3臺無人機出現在淮南市謝家集區楊公鎮前瓦村的稻田上空,青源家庭農場負責人李友青一邊操作無人機噴灑農藥,一邊告訴記者:“推進‘大託管’後,農場2200多畝水稻飛防作業,3天內就能完成。”

悠悠萬事,糧安天下。淮南市在全國首創“兩委託兩跟進一託底”農業生產“大託管”改革,將小田並大田,有針對性地破解當下農業生產經營領域存在的土地細碎化、農村“空心”化、規模經營難、良種良法推廣難等問題,爲回答“誰來種地、怎樣種地”作出了積極探索。

村裡稻花香土地“零拋荒”

眼下,淮南市鄉村田野裡,水稻正處於抽穗揚花期。9月2日上午,記者來到位於鳳臺縣楊村鎮店集村的沿淝糯米專業合社,看見種植基地裡的水稻長勢喜人。

“今年小麥單產再創歷史新高,畝產突破600公斤。全村近5000畝託管水稻成功抗旱,相信會有一個好收成。”合作社負責人陳宏斌告訴記者,自從有了農業生產“大託管”,全村土地實現了“零拋荒”。

按照“兩委託兩跟進一託底”農業生產“大託管”模式,淮南市引導農戶將土地“委託”給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再由合作社將土地“委託”給農業生產服務主體生產經營,同時協調生產要素、社會化服務“跟進”,引入保險“託底”,推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促進科技強農、機械強農和農民增收。

在開展“大託管”前,壽縣拋荒的“冬閒田”最多時近120萬畝。冬閒田”實行單季“託管後,去年小麥平均畝產460公斤,稻麥輪作平均產量創新高。

壽縣小甸鎮楊圩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理事長張宇告訴記者,合作社已經託管5523畝土地,準備繼續擴大3000畝種植規模。“補丁地”聚成“整塊田”,分散自耕變爲規模經營,粗放管理走向精細調控。淮南市農業生產“大託管”改革,先後入選2021年度“中國改革二十大案例”“安徽省十大改革案例”。

有了“農管家”種糧心不慌

“有了‘農管家’,種糧心不慌。”這是淮南市謝家集區楊公鎮黃圩村種糧大戶宗河的切身體會。9月1日,農技人員張科新來到宗河的700畝託管稻田裡,開展水稻病蟲害防治。

在農業生產大託管“221”模式中,“農管家”承擔了像“保姆”一樣的角色。淮南市堅持市場邏輯、資本力量、平臺思維,創新組建安徽農管家農業服務公司,全程參與“大託管”各個環節,成爲協調服務各、實現閉環管理的關鍵一環。

在“農管家”的指導下,鳳臺縣瑞耕糧食種植合作社負責人劉興傑選種“皖墾麥22”品種,他託管的1190畝小麥獲得豐收。

劉興傑向記者坦言:“依託‘農管家’,種子、化肥到銷售渠道,很多事情都變得簡單了。”“我們開發了‘淮南市農業生產大託管網絡數字平臺’,實現產量測算、受災定損、土地撂荒等‘一張圖’管理。”農管家農業服務公司總經理助理向傑說。“農管家”平臺還接入銀行、保險、農資農技等服務平臺,實現貸款申請、保險理賠、農技農資服務在線諮詢等功能通過一個App全搞定。

藉助“大託管”,淮南市有效解決了外出務工人員“農忙回家搶種搶收”的後顧之憂。鳳臺縣楊村鎮店集村75歲的農民蘇孝田告訴記者,他的兒子兒媳都在外地打工,靠着“大託管”,家裡的22畝地不僅沒有拋荒,每年還增收4萬多元。

擴大覆蓋面形式多樣化

“我們村的農戶託管給村集體經濟組織3400多畝耕地,一年下來,村集體分紅13.6萬元,農戶分紅20.4萬元,經營主體分紅34萬元。”盤點去年農業生產“大託管”帶來的經濟效益,毛集實驗區焦崗湖鎮臧巷村黨總支書記臧賢伍開心地告訴記者。

淮南市在推行“大託管”的同時,引導村集體拓展農業產業鏈條,進行產業規劃。2021年,該市363個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平均增收20萬元以上。

“通過‘大託管’,將田壟整平,既增加了100多畝耕地,也帶動了村集體經濟發展。”楊公鎮前瓦村黨支部書記王軍告訴記者,“大託管”模式進一步密切了黨羣幹羣關係。

2021年以來,淮南市8個縣區全面開展全程託管、單季託管、代耕代種等不同形式的農業生產“大託管”,實現農田規模化、經營統一化、耕作機械化、服務精準化,服務耕地面積達220萬畝,預計到2022年底將擴至300萬畝,佔比超60%。

“發起於鳳臺縣楊村鎮的‘大託管’改革,與40多年前鳳陽縣小崗村的‘大包乾’改革一樣,都是生產關係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創新實踐。”淮南市委書記任澤鋒告訴記者,該市將結合村莊規劃,按照精耕細作的思路,進一步提高產量、降低成本、增加農民收入,加快全覆蓋推廣。(柏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