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資源詛咒”,山東“小中東”又支棱起來了

文/藍橋

來源/搜狐城市

(識局微信公共賬號zhijuzk)

東營,人送外號山東“小中東”,生動詮釋着什麼叫“富得流油”。

坐擁中國第二大石油工業基地,東營的民富程度、強企數量領跑全省——2023年人均GDP超17萬元,居全省之首;最新出爐的中國企業500強,東營上榜企業13家,連續2年居全省之首。

光鮮的數據背後,東營究竟是座怎樣的城?背靠資源的它,又能否擺脫路徑依賴?

靠石油改命的城市

提到東營,有兩個繞不開的城市標籤,一是“黃河入海口”,二是“勝利油田所在地”。

1855年,黃河在千里之外的銅瓦廂決堤,河水改道北上,最終於東營匯入渤海。大量泥沙在此處淤積,誕生了共和國最年輕的土地——黃河三角洲,也造就了中國暖溫帶保存最完整、最年輕、最壯美的溼地生態系統,形成了河海交融、黃藍交匯的壯美風光。

東營黃河入海口河海交匯奇觀。圖/閃電新聞

黃河入海給東營帶來了土地和移民。民國時期,黃河在山東鄄城縣決口,菏澤等地數以萬計的災民沿黃河乞討至此,東營迎來近代人口遷徙第一波高峰。這裡土地廣袤但並不肥沃,爲養活更多人口,開荒種田、治理鹽鹼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主線任務”。

就在黃河由此入海百年後的1955年,一場轟轟烈烈的找油行動在全國展開,東營即將迎來改變命運的關鍵時刻。

1961年,石油工人在東營村附近打出了第一口工業油流井——華八井。1962年9月23日,一口日產原油555噸油井鑽探成功,成爲當時全國日產量最高的井。爲了紀念這個日子,後來成立的華北石油勘探會戰總指揮部就定名爲“九二三廠”。

隨着油田開發不斷深入,管理機構名稱和職能幾經變更,1971年,“九二三廠”改名爲“勝利油田”。到1978年,勝利油田先後找到46個油氣田,原油年產量達到1946萬噸,成爲我國僅次於大慶的第二大油田。彼時,全國平均每6輛小汽車中就有1輛燒的是“勝利油”。

爲適應勝利油田發展和開發建設黃河三角洲,1982年8月,山東省政府向國務院請示成立省轄地級市——東營市;同年11月,國務院批覆成立地級東營市。1983年10月,東營市正式掛牌成立。

1983年10月15日,東營市正式掛牌成立。圖/愛東營

東營市地理位置。圖/搜狐城市

油田爲東營帶來了最強發展機遇,首先就是工業和經濟。石油是東營經濟的絕對支柱,人們常用“3個70%”來形容東營,即70%的生產總值、70%的財政收入和70%的產業來自石油。在石油的加持下,東營逐漸成爲山東經濟總量十強城市,人均GDP長期居全省之首。

除了工業經濟,還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勝利油田是東營早期主要投資主體,1984年東營港開工,1985年全國第一個企業自備機場——東營飛機場建成,1987年勝利黃河大橋通車……都離不開油田的投入。依託油田建立的勝利油田中心醫院、勝利一中等等,爲東營打造了全省領先的醫療衛生、基礎教育體系。

特別要提的是,1969年,有着“八大學院”之稱的北京石油學院搬到東營,更名爲華東石油學院,即後來的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成爲東營唯一一所211高校。只可惜,2011年學校辦學主體轉移至青島校區,2021年完成註冊地調整,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正式遷到了青島。這也成爲彼時東營經濟下滑、產業受困、人才流失的一個縮影。

隨石油起伏的經濟

因油而生的東營,也因油而起起伏伏。

東營是山東數一數二的工業強市,二產佔比居山東之首。依託豐富的石油資源,東營打造了石油化工、橡膠輪胎、有色金屬、石油裝備四大產業,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佔全省的1/3、全國的1/10,是全國地煉能力最大的城市;子午胎年產量佔全省的2/5、全國的1/5;石油裝備總產值佔全國的1/3,是中國最大的石油裝備製造基地。

2014年是東營工業經濟的巔峰。這一年,東營規上工業總產值13584.77億元,位居全省第三,僅次於青島和煙臺;規上工業利潤總額1258.68億元,高居全省之首。五個行業規上工業總產值在千億以上,貢獻着全市70%的工業產值。

這些行業,都跟石油有着莫大關聯。比如石油煉化和化學工業,直接來自於發達的原油開採;橡膠輪胎,從爲油田開採、勘探提供輔助物資轉型而來;有色金屬,也是從石油開採大量產生的廢舊金屬設備回收起步的。

然而受油田開採難度增大、國際油價暴跌等因素影響,勝利油田開採量開始下滑,利潤暴跌。2014年,勝利油田生產原油2787萬噸,連續19年穩產2700萬噸以上。2015年,勝利油田雖然艱難穩住了2700萬噸的產量,但首次陷入虧損,全年虧損超過92億元。

2016年,開採了50餘年的勝利油田首次關閉了部分效益不佳的油田,原油年產量降至2390萬噸,此後多年一直穩定在2300萬噸量級,較巔峰時期減產約1/7。

東營工業也在這一時期進入下行趨勢。2015-2020年,東營規上工業總產值慘遭腰斬,規上工業利潤總額更是一度跌破百億。2015年起,東營經濟增速也開始放緩,經濟總量從全省第8下滑到第11,被菏澤、德州、威海一舉反超。

而最近幾年,受經濟復甦、地緣政治、市場預期等影響,國際油價上升,東營工業也在明顯回暖。2023年,東營規上工業企業營收回升至萬億規模,達到10100.37億元,利潤總額386.3億元。這個成績不及2014年巔峰時期,但較前幾年已是大幅提升。2023年全市經濟總量3899.06億元,同比增長7.0%,增速領跑全省。

也是在這一年,中國企業500強榜單中,東營上榜企業11家,超過濟南位居全省第一。近日出爐的2024中國企業500強榜單,東營企業增加至13家,蟬聯山東第一。

這有一定的必然性。重化工業本就具有規模效應,如果企業規模小,產能低,那麼能源消耗高、效率就低,所以必須要有一定的規模效應,才能體現出效益。石化產業一直是東營第一大支柱,上榜企業也多在這一領域。由此也可以看出,東營對於石化產業的依賴。

另一個可供參考的數據是,2023年全市規上工業營收10100.37億元,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4223.98億元,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2443.97億元,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965.38億元,合計佔比達75%,跟2014年相差無幾。

有所變化的是,煉油行業的貢獻度正在減少。2021年,化工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超過煉油,成爲拉動全市工業增長第一動力。這是東營多年以來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成果之一。

擺脫石油城的努力

進入新世紀以來,東營一直面臨着石油枯竭的論調和壓力。如何打破“資源詛咒”,避免“油盡城衰”,是東營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2018年,東營出臺《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提出聚焦發展石化、橡膠、石油裝備、有色金屬、新能源新材料等特色產業,培育文化旅遊、現代高效農業、生物醫藥、航空航天等優勢未來產業。

其中,石化產業的重點是要“減油增化”。近年,東營引進了威聯化學PX及PTA、利華益ABS樹脂、億科高端樹脂新材料等一批高端項目。2023年,全市化工產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比重達到34.5%,已經高於煉化產業7.4個百分點。

在新能源領域,東營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依託豐富的風、光、熱資源,全省三個海上風電基地之一落戶東營,全省單體容量最大的光伏發電項目已併網發電,全省最大的單一區域地熱供暖項目今年開工……去年6月起,東營可再生能源裝機已超越火電成爲第一大電源。

還有新材料產業。最近三年,東營新材料產業產值年均增長超15%,已經成爲拉動工業經濟增長的主力之一。代表企業山東國瓷,是國內唯一一家批量生產納米級鈦酸鋇的企業,掌握着國內90%以上的市場份額。

甚至在航空航天領域,東營也有一席之地。2022年C919國產大飛機一飛沖天,東營試飛基地憑藉優越的地理區位、氣象條件、空域條件,成爲中國商飛公司除上海試飛基地外唯一自有試飛基地。藉此佈局,東營規劃建設空港產業園,打造國內領先的航空產業發展中心,培育飛行培訓、維修改裝、航空新材料等產業鏈條。

2023年,東營“四新”經濟增加值833.65億元,佔GDP比重達到21.4%,較2020年提升了2.9個百分點。雖然緩慢,但在穩步增加。

參考資料:

zhijujk | 識局

我們是識局團隊!

讀者投稿:content@ishiju.com

申請轉載:fanww@ishiju.com或後臺留言

招商與園區運營合作:hem@ishiju.com

(021) 5036 2007 /17717256956(武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