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親信殉國 山西王晚年隱居著述

臺北市市定古蹟「閻錫山故居」經過修復後重新對外開放,保留原有的仿山西窯洞式建物樣貌,推出「陽明山中的閻錫山」常設展覽,以「山西王」閻錫山的生命歷程爲策展主軸,介紹這位戎馬半生,心懷人文哲學思想的重要民國曆史人物。(黃世麒攝)

閻錫山晚年率部屬隱居在陽明山,論其生命最後階段的心境轉換,文史專家分析,大批親信與屬下在太原保衛戰自殺殉國,又眼睜睜地看着國民政府失去大陸國土,都讓他揹負着極大的心理陰影,對世事感到心灰意冷,所以決定退出江湖,過着隱居的生活。

閻錫山一生經歷反清、抗日戰爭到國共內戰,曾擔任行政院長兼國防部長,更統理山西38年。晚年的他在陽明山過着深居簡出的生活,並一心投入研究著述,從當年不可一世的「晉系」軍事強人,搖身一變成爲一位追求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儒學實踐者。

深諳民國史的廖彥博在分析閻錫山時表示,在風雲變色的1949年,前總統蔣中正對閻秉持着感謝之情,一方面是閻主政山西,擁有權傾一方的政治力量,再者就是國民黨在徐蚌會戰吞敗後,蔣在1949年1月21日下野,代理總統李宗仁企圖守住半壁江山不成,同年12月以治病爲由出走美國,頓時政府羣龍無首,閻便依照《憲法》,以行政院長身分代理領導政府,直到1950年3月1日蔣在臺灣宣佈復行視事,閻才結束任務。

對於閻在生命最後的10年引退,廖彥博認爲,閻部隊在太原保衛戰全軍覆沒,大批親信與屬下自殺殉國,即所謂的「太原五百完人」,再看着山西赤化,「辛苦一輩子的地方,被共產黨打下來」,以及最後國民黨失去大陸江山,都讓他感到心灰意冷。而現今位於圓山飯店旁的太原五百完人紀念建築羣當中,有一匾額爲閻題字「先我而死」,就是他晚年歸隱的心境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