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可能是一臺量子電腦 最新研究或揭開人類意識之謎

最新的研究指出,人類意識的物理基礎可能根植於量子過程,人類的大腦可能就是一部量子電腦。(圖/Shutterstock)

在傳統物理力學領域中,人類意識被視爲神經元通過物理與與化學信號相互作用的結果,但是對人類大腦的最新研究顯示,人類腦部微管的量子振動能夠以一種超越古典物理的方式來整合並處理資訊,從而產生意識體驗。科學家因此推論,人類意識的物理基礎可能根植於量子過程。

據《科創板日報》報導,在人類探索自身奧秘的征途中,大腦意識的物理基礎是什麼,一直是科學家們探索的終極謎題之一。在物理學中,有2種主要的理論來描述自然界的現象:古典物理和量子物理。大多數研究人員傾向於用古典力物理來解釋大腦活動,而來自美國威爾斯利學院的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意識可能植根於量子物理過程。

報導說,邁克.維斯特教授及其團隊通過實驗發現,一種與大腦神經元內被稱爲「微管」的蛋白質聚合物結合的藥物,可以延長被麻醉大鼠無意識狀態的時間。這一發現不僅支援了麻醉劑作用於微管的觀點,更爲量子意識理論提供了潛在依據。

在古典物理學中,意識被視爲神經元活動的產物,是大量神經元通過電信號和化學信號相互作用的結果。然而,量子意識理論正在挑戰這一傳統觀念,提出了意識本質上是量子態的。大腦內的微管的量子振動能夠以一種超越古典力學的方式,整合並處理資訊,從而產生意識體驗。微管則是神經元內潛在的量子資訊處理單元,被視作「量子處理器」。

維斯特的研究正是基於這一理論假設,通過觀察麻醉對大腦的影響,來探究意識的物理基礎。他們發現,當給大鼠注射一種能與微管結合的藥物後,大鼠在麻醉氣體作用下昏迷的時間明顯延長。這一結果支持了麻醉劑作用於微管引起失去意識的觀點,從而間接證明了微管在意識產生中的關鍵作用。

這項研究對傳統理論構成了挑戰。如果麻醉確實通過作用於微管來影響意識狀態,那麼這很難用古典物理學中的電化學反應來解釋。

維斯特表示,「當人們接受意識是一種量子現象時,我們對自身的理解將進入一個新時代。量子意識理論爲我們提供了一個世界觀,是我們能夠以一種更自然、更全面的方式與宇宙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