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重申“九二共識”是兩岸協商基礎

參考消息網8月1日報道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7月30日報道,兩岸7月30日就“2·14”廈金海域事件進行協商,臺灣陸委會副主委樑文傑說,這次兩岸就此事的協商是“當事人對當事人”,以致這能否成爲兩岸協商新模式受到討論。對此,大陸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當天晚間說,雙方溝通與兩岸協商談判無關,只有回到“九二共識”政治基礎上來,兩岸協商談判才能恢復。

據新華社稍早報道,7月30日,“2·14”惡性撞船事件遇難者家屬在泉州晉江紅十字會人員陪同下,於金門與臺灣方面就善後事宜進行協商,並達成共識。大陸方面接回2名遇難漁民遺體及被扣漁船。

就樑文傑稱,這次兩岸就此事的協商是“當事人對當事人”,這是否能成爲兩岸協商新模式?陳斌華迴應說,晉江紅十字會人員陪同家屬再次到金門處理“2·14”撞船事件,2名遇難者遺體終於能夠返回故鄉,家屬也終於等到遲來的道歉。

陳斌華接着表示,紅十字會人員受家屬委託,與臺灣方面就“2·14”撞船事件進行溝通,與兩岸協商談判無關。

陳斌華說,兩岸制度化協商機制停擺的原因衆所周知,只有回到“九二共識”政治基礎上來,兩岸協商談判才能恢復。

另據臺灣“中時新聞網”7月31日報道,關心“2·14”事件的國民黨民代徐巧芯7月30日晚在臉書寫下,“兩岸若有政治互信,很多事情都可以快速解決”。

該案如今落幕,徐巧芯提到,這驗證了兩岸若有政治互信,很多事情都可以快速解決;反之,很簡單的事情卻要花上很久的時間,事倍功半,我們並不樂見。

此外,臺大政治系教授左正東認爲,此案表明民進黨當局不再執着“官方對官方”協商,尋求事件務實解決。淡江大學教授張五嶽也認爲,這是兩岸“5·20”之後人員的雙向正常交流,做了一個很好的氛圍鋪墊。

不過,就外界將此次協商過程形容爲“金門模式”,政大國關中心助理研究員曾偉峰表示,此說法“跳太快”,但至少兩岸在面對衝突的危機管理上已有個案可參考,可以預期兩岸若發生任何衝突,雙方不會一直處在僵局,仍有一些開創性的方式來解決爭議。

對於事件的解決是否對兩岸民間交流釋出好的信號?曾偉峰觀察,至少在觀光、就學、民間組織等互動上,民間交流可能會令兩岸既有的對話機制“看到一些曙光”。

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林祖嘉表示,此事件表明,兩岸缺乏政治互信、沒有官方溝通管道是非常危險的,呼籲賴當局展現改善兩岸關係的誠意,這纔是維護兩岸和平穩定的最佳途徑。

臺灣《中國時報》7月31日發表社論指出,“2·14”金門事件後續協商總算畫上句點,從陸方代表入境,到兩岸協商達成共識,再到雙方共同參與公祭,每個環節都照表操課,未出現任何意外或摩擦。

“2·14”事件的“結”終於解開,擱置爭議、務實處理、人道優先,三者缺一不可。雙方若能借此展開善意與信任堆疊,有望打破民間交流困局。

文章總結,金門事件翻頁,既是還清蔡當局遺留的“舊賬”,也是兩岸務實交流“重開機”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