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正開發掠海低飛無人機 雷達難偵測
大陸網路上傳流的地面效應無人機,引起各方對用途的討論。(圖/網路)
大陸軍事論壇流傳,中國大陸軍方正在開發一種新的無人機,使用「地面效應技術」來低空掠海飛行,飛行高度離水面(或地面)僅18英寸(45公分),因此難以被地面雷達或是艦用雷達發現。
大衆機械(Popular Mechanics)報導,這款地面效應無人機的消息首先出現在大陸的網路軍事討論串,似乎是某個專業展場的截圖,可能因爲保密,僅出現CH…。這種無人機看起來像掠海巡弋飛彈,不過彈翼很獨特,有一對V型垂尾。它的進氣口在頂部,可能就是因爲飛行高度極低,爲了避免吸入海水而如此設計。
1946年,霍華休斯親自設計的H-4雲杉鵝在紐約外海的試飛,但是飛機設計的不成功,馬力不足以使飛機順利起飛,飛行高度僅1公尺,只飛行1公哩,也因此發現地面效應。(圖/網路)
所謂地面效應(Ground effect)也叫翼地效應(Wing-In-Ground effect, WIG),是一種離地面很近,空氣密度較大的空氣浮力現象,通常會發生在離地面(或海面)一公尺以下的環境,因此地面效應(=飛行器的飛行高度很低。許多大型海鳥,會有很長的翅膀,比如海鷗、信天翁,而牠們不怎麼鼓動翅膀也能優雅的飛行就是這個原理。
最早的地面效應飛行器,是一種設計錯誤的水上飛機,誤打誤撞之間發生的。集花花公子與航空設計師於一身的霍華休斯(Howard Hughes),在1946年完成了他此生最大的水上飛機H-4「海克力斯」運輸機,後世多稱呼爲「雲杉鵝」(Spruce Goose),這種飛機原來希望成爲運載量最大的運輸機,可是它卻只在首次試飛時飛行了1英哩,並且離水面高度只有1公尺,無法再拉昇。因此這型飛機究竟算不算「飛」,就成了後來飛行研究的課題,這才發現地面效應(Ground effect)。
前蘇聯曾在裡海研發大型的地面效應飛機,被西方稱爲裡海怪物。(圖/網路)
地面效應發現之後,前蘇聯對於這個領域有極爲深入的研究,並設想開發出以地面效應爲原理的軍用載具,其中最著名的是在1966年開發成功的「裡海怪物」(Kaspian Monster),前蘇聯想利用裡海怪物做成兩棲突擊艇或是隱密的反艦飛彈載臺,曾經達到每小時960公里的極高速度,令當時的美國感到困惑與緊張。不過裡海怪物沒有服役,最終因爲地面效應僅在無風浪的環境合適,該計劃被廢止。
中國大陸研發地面效應無人機的目的目前尚不清楚,一些看法認爲,它可以做爲掠海反艦飛彈,或是做爲某種偵察敵方目標的定位器。它飛的太低,確實難以被陸上雷達與所偵測,不過應該可以被E-2D鷹眼(Hawkeye)所發現。
中華民國中山科學研究院也曾研究過地面效應飛機,在2002年曾造出「海天1號」迷你地面效應飛機,並且在淡水河試飛成功,當年地方政府曾經提出「藍色高速公路」的構想,以地面效應飛機做爲載具,以港口和河流做爲路線,來活絡北部的河川與港口。這項計劃之後無疾而終,海天1號被擱置在八里淡水河邊任其腐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