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人在臺灣》陸生在內心有機農場的療愈採摘之旅(下)
(作者提供)
周圍是雞鴨在咯咯嘎嘎,「隔壁人家養雞,有一次我們在這邊摘菜,有一隻雞咯咯地過來跟我對視。」
我們聊的無非是雞鴨鵝的瑣事。不想說話了,便保持長長的沉默。雨時而大時而小,時而近時而遠,雨聲淅瀝,待在溫室裡,漫山的雨對我們而言只是滴答的音符。
野外廁所
「廁所遠嗎?」我問,「遠。」我倆異口同聲笑了出來。外面多的是無人的角落!天大地大還容不下一泡尿呵?珮珮拿了我的傘,走出溫室。回來後不久,我也默默出去了。在一片竹林下,誠心跟山野神明對話:不是故意冒犯,還請您們多擔待迴避!
好漢坡
接近十一點,我們把摘好的兩籃蔬菜打包裝車,篤篤篤回去吃飯。回大本營要經過一道長又斜的坡,名「好漢坡」,安全起見,珮珮在坡底放下我,我得自己爬上來,好漢坡,名字起得真好,可不嘛,喘着粗氣也激勵自己要勇猛前進,因爲要當好漢啊。
勞動後的米飯香
中午主食有糙米飯,雜糧地瓜粥和鹹湯圓,湯圓裡包着素肉燥,很香。客家湯圓的湯裡會煮進去許多茼蒿,湯頭裡還有香菇、甜菜頭、胡蘿蔔絲等。菜色有菇類滷豆乾、芥藍長壽菜煲和清炒時蔬。
我不太愛吃主食,但這兒的雜糧粥香到難以置信:爲什麼每一顆米都好像在口中炸開來一樣?怎麼有這麼糧味十足的粥啊?
吃完飯後,珮珮泡了一杯金棗茶給我,「這裡還產金棗?」「沒有人管它啊,它們自己長的!」山上,這樣「自己長」 的水果,還有菠蘿蜜、香蕉和柿子...
山上的飯菜是全素,連蛋和奶都沒有的那種純素蔬食,可我竟然吃了四盤之多...這幾天我在想,爲什麼山上的飯菜這麼香,除了食材本身得天獨厚之外,定是因爲「辛勤勞動之後的飯菜格外香」。
洗碗的水是嘩嘩的山泉水,冰涼沁人,「早上起來,因爲特殊的地理形態,這裡會有云瀑,雲像河流一樣從這頭到那頭,再繞回來,白茫茫的……」
珮珮邊沖洗碗筷邊說道,明明在說奇觀,她卻像在講什麼稀鬆平常的事一樣,「因爲我們都習慣了啦!哈哈!」我哇哇叫到:「嗷嗷嗷!我一定要找一天住在山上!我也要看雲瀑!」
孝敬傳家 耕讀興家
(作者提供)
漢朝初年,劉邦給一百位功臣分封田宅。過了百年之後,漢朝的史學家們好奇功臣們後代的現狀,卻發現他們基本都沒落了,甚至有人街頭乞討。
其中蕭何的後代卻發展得不錯,當初蕭何只要了一塊貧瘠的土地,所以蕭何的子孫懂得勤勞耕作、節儉持家。分封到好土地的人便好吃懶做,況且,肥沃土地惹人覬覦,最終給自身招致禍害。蕭何深謀遠慮,不留財富而留智慧於子孫,方能經久不衰。
「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五點多,我們完成一天的工作,回去吃飯,山上的路燈亮了起來,橙黃似月兒,「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勞作了一天,才懂得古人詩句中的深意。
好漢坡中段的竹林前,立着「一身直不彎,挺挺欺霜雪,一勁參天秀,舞風弄明月」的鏗鏘詩句,每一座溫室前,也能看到這樣的耕讀詩,如「涼氣滿郊墟,書聲出茅屋,古來賢達人,起身自耕牧。」
其中,我最愛這一句,「春種夏耕祈谷獲,朝讀夜課盼成才」。耕種和讀書,原來同一回事。真正會讀書的人,一定懂耕種之道,真正會耕種之人,一定明讀書之理。
弟子規有言:「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古人提倡耕讀興家、孝敬傳家之理也在此處吧。
「你真的是菇菇小姐誒!」
還沒到飯廳,瑞穗姐就喊我:「海珊記得多吃高麗菜,這個高麗菜哦……」說着瞇眼做出回味無窮的表情。
晚餐的菜有馬鈴薯燜豆皮、清炒高麗菜,燜蒸秀珍菇。高麗菜真是翠綠又甘甜,清炒正好將食材原本的風味顯露無疑。
沒想到我居然起身裝了五次飯菜,珮珮安慰我說:「大好事,多吃點,如果把飯菜吃完,大家會很高興的。」我洗碗的時候都忍不住感嘆:怎麼這麼好吃啊?
瑞穗姐說:「其實飯菜都是我們一點點學的,從前內地的朋友來這裡(上禪修課)喔,她們做的菜纔是五花八門呢,遇到好吃的,我們馬上就學起來!」
晚飯後,瑞穗姐給我看冰櫃裡自用的菇類,這大如巴掌的白雪菇,真好看,像驕傲的天鵝!
她卻搖搖頭說這已經是被刷下來的呢,留着這邊廚房用的,還拿出手機給我看菇寮里正飽飽挺立的菇叢們,我馬上精神振奮地說:「希望偶下次能被分配到菇寮的工作!」
我超級愛吃菇,在瑞穗姐面前數自己喜歡的菇:杏鮑菇、鴻禧菇、口蘑菇……她笑說:「你還真是菇菇小姐誒!」
我買了一些猴頭菇、白雪菇和藍寶石菇,瑞穗姐知道我只有一個人吃,特別幫我稱少重量的,我們都有一個共同意識:不能貪多,否則吃不完浪費多可惜,「下次想吃菇菇就直接上山來,想吃多少都可以!」走之前,瑞穗姐叮囑我。
指甲縫裡的青:乾淨與不乾淨
今天干完活飯前洗手,我只沖掉手中的泥,並沒有用洗手液,我不想要。大自然能有什麼「髒」的呢。
細菌髒,還是有的沒的化學制劑髒呢?平時我的個人用碗不使用洗潔精,僅用熱水燙去油污,比起能與免疫系統和諧相處的多元菌種,我更害怕殘留的酸鹼藥劑。
我們吶,從農耕社會進入工業社會,便分不清「乾淨」和「髒」了,孩子們將抗氧化劑防腐劑滿滿的零食和人工色素爆表的加工食品欣然往嘴裡送,我們不阻撓,孩子去草地、沙地上玩,我們卻怕他弄「髒」,這不是顛倒嗎。
不要習慣了大衆傳播給我們的定義啊,要問問自己,我們迷信的衛生和消毒,是真的乾淨嗎?我其實是信奉「不乾不淨、吃了沒病」的,不想爲自己創造無菌環境,只期待跟萬物和光同塵,包括一切的細菌們。
從山上回家後看自己的手,指甲縫黑黑的,是下午掐菜根時染上的青汁,但我一點都不覺得「不乾淨」,睡前,我仔細端詳手掌和指尖,心滿意足地睡着了。
這青黑的紋路,是我與大自然彼此接納的印記,是勞動最光榮的象徵吶!(廖小花/世新大學陸生)
【徵文啓事】
中時新聞網「兩岸徵文」欄目,延續《旺報》兩岸徵文活動,徵文主題:臺灣人看大陸、大陸人看臺灣、兩岸看世界、兩岸一家人、兩岸新時代,歡迎全球華人投稿。
期盼作者透過親身經歷的故事,刻畫兩岸社會肌理,描繪世界見聞,打破刻板印象,促進兩岸民衆相互瞭解、建立全球視野,向讀者展現時代的脈動與發展趨勢。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520ROC,歡迎線上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