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人看臺灣》我把「TAIPEI」紋在了身上

把臺北紋在了身上。(作者提供)

01一遊未盡

很多臺灣朋友聽說我從成都來,大部分人會說「所以你是自由行?好厲害!」我確實沒有get到厲害的點在哪裡,可能大部分臺灣本地人覺得,大陸人過來玩如果不跟旅行社便是狠角色吧,又或者,只是一個客套話而已。

臺北觀光局的官方宣傳口號是「臺北,一遊未盡」,我也是近一年第二次到臺北。第一次來其實只把它作爲一個「轉運站」(臺灣習慣叫法,一般指中長途汽車站),匆匆待了兩三天便帶家人去東部遊山玩水去了,對於這座城市留下了很多的空缺的記憶。這一次,正好有一個猝不及防的間隙,所以我來了,而且獨自一人。

記得上次來,正好趕上520當天到,原本對政治不敢興趣的我,看電視才知道居然和當地人一起「走進新時代」。這次來,剛好又碰上足以計入史冊的「全島大停電」和「世大運」開幕的不走運。所以,註定我跟這座城市的淵源就是沒有一點點防備,也沒有一絲顧慮。沒有做計劃,沒有查攻略,就這樣開始了近兩週的臺北生活體驗。

對於70後80後的人來說,如果歲月如歌,那麼我們青春的輓歌都有一首來自香港或臺北。每個男生喝酒後都會用粵語唱《光輝歲月》,每個女生失戀後都會反覆聽着那首《電臺情歌》。所以,作爲代表當時國語流行文化的臺北,也成爲各大詞人悲情城市的唯一選擇,對於我們這代人來說,對於忠孝東路的嚮往不亞於現在某城市玉林西路的盡頭。

話說至此,這次正好住在忠孝東路永春捷運站旁邊,早已走超過九遍,每天晚上回家出捷運,都會看見一個收廢品老伯坐在一家銀行門口休息,快到轉角的7-11便利店吧檯區,總是同一個婆婆,一杯咖啡,看着ipad……

這城市並沒有滿地的紙屑,確實每天都有人走的匆忙,有人愛的甜美。忠孝東路對於臺北的意義,早已不只是一個地名。

02 7-eleven

便利店的模式進入中國大陸應該是近十幾年的事,不知不覺中已經取代了那些「張姐幹雜」或者「老李小賣部」們,可能大家也覺得這些在家門口的24小時商店理所應當的存在,但個人覺得它們劃時代的貢獻莫過於可以救「炮急」於水火之中。

之前有看過一本書叫《零售的哲學》,是7-11日本創始人鈴木先生寫的,書中詳細寫了7-11的歷史和成長,以及如何從美國人手中買斷,又如何在日本生根發芽並壯大到現在神一樣的存在於街頭小巷中。大陸人習慣叫7-11爲「柒妖妖」,臺灣人第一次聽到總感覺像某地下組織的代號,他們一般稱爲「seven」。

記得《零售的哲學》書中說到,高速發展的社會很多上班族沒有時間做飯和採購生活用品,鈴木給7-11的定位就是人們的鄰居、快餐店、廚房甚至冰箱,反正樓下就是,確實沒有儲存食物的必要,連家裡的冰箱都不用了。

對於7-11以及同類便利店,只要你一進入,店員不管有多忙,能不能正眼看你,都會用唱歌一樣的調子的「歡(緩)迎(英)光臨(拖長)~」暗示你「我隨時準備爲你服務哦」,以及每出現一個客人就會重複上述招呼,並幾乎復讀機似的口吻介紹當天的打折商品信息。我想,這得耐心指數多強大的人才能在這裡工作啊。

不禁唏噓在我朝服務性行業中,沒有幾個能做到這樣專注和極致。除了海底撈,應該僅有一個行業深得此精髓奧義併發揚光大,那就是各大桑拿會所。迎賓小哥會不厭其煩的招呼每一個客人,「哥」前「哥」後爲您端茶倒水,後續的服務深得民(LAOSIJI)心。

7-11對於臺灣人來說,是深深植入到生活裡的一個助手、夥伴或者朋友。全臺有多少的家7-11我並不知道,但我敢肯定的是一定不會少於移動基站或者wifi熱點的數量,只要在市區,隨便你在哪個位置,方圓100米內必定有一家7-11。他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可以買到食物和小商品,更是不惜餘力的扮演着一個「便利」店的職責,走累了可以進去吹吹空調休息一會,內急可以借個廁所,手機沒電可以去充會電,打印複印資料,各種門票車票購買都可以任何一家店搞定。

甚至,是情侶約會的地標。

03 不能紋身的刺青師

來臺北前幾日無所事事熬到傍晚,就去各大夜市吃東西。有一天,看到地圖上有個「師大夜市」的地方,便欣然前往。夜市不大,只有短短几個巷子,很有內地高校後門吃喝玩樂「商圈」的感覺,果然是學生們宵夜和拍拖的好地方。據說臺灣的大學不提供學生食堂,所以學生的一日三餐都要靠周邊的夜市和餐館來維繫,這樣三點一線且不近女色的學霸們情何以堪?一個人出來最悲催的就是每次吃兩三種夜市小吃就飽得不行,無法同時享受多種美食的樂趣,真羨慕那些每次一出來玩就胃口開掛的吃貨客。

逛到一家巷口時,看到一個「紋身」的店招,心想既然吃飽了沒事幹,要不去看看?(其實在成都的時候,有時心血來潮也會想紋個小圖案試試,問過幾家,都要預約而且價格還不便宜,所以也就作罷。)由於師大夜市太小,走來走去老是看到這家店,鬥爭了幾個來回後,還是勇敢的走了進去。

這是一家民房的2樓,我推門進入的時候,一個手臂龍飛鳳舞的黃髮小哥正專心的給客人「作畫」,伴隨着固定頻率的嗡嗡機器震動聲,並沒有人注意到我,尷尬了10秒後。

「請問這裡可以紋身嗎?」

「呃...你是有預約嗎?」黃髮小哥聽到了我的聲音,並暫停手中的機器。

「沒有,剛好走到這裡,所以來看看,是要預約纔可以嗎?」我顯得更加尷尬了。

「對哦,我們一般都是預約好時間的客人。」

「那今天是紋不了嗎?」

「呃...你有想紋的圖案嗎,可以給我們看看,如果不復雜的話也可以。」

「沒有哎,我其實也沒有想好紋什麼。」

「.....」

「.....」此處空氣突然變得安靜。

「那你們有圖案給我參考下嗎?」我試圖化解尷尬。

「可以給你看下其他客人紋的,但是最好還是自己確定好圖案哦~」黃毛小哥很堅持要客人確定和主見的重要性。

於是給我看了他手機上給其他客人紋的圖案,看了幾分鐘後,我內心的OS是:看來紋身屆還是一門傳統的藝術,從圖案選擇上看,大多數人還是脫離不了青龍白虎風,最多就是從黑白進化到了彩色。

正當我萬念俱灰的時候,一個idea突然冒了出來。於是我拿着一個像印章一樣的圖案說。

「就這樣,把臺北刻上去,我想留個記念。」

「臺北?就這樣?」

「對,英文的TAIPEI,簡單吧~」

從在場所有人的表情看,我應該是該店建店歷史上第一個把該城市的名字紋在身上的人。談好價格後,於是打樣,準備,開刺,給我刺青的是一個白淨的小哥,話不多,略羞澀的樣子。我注意到他手上一個紋身都沒有,不免好奇問到。

「你自己怎麼不紋,我看他們都紋好多。」

「我不能紋,因爲我有先天性糖尿病。」

「啊~爲什麼呢?」

「我的傷口很難癒合,你看我上個月這個地方跌倒的還沒好。」他隨即拿起右手肘的一個紅紅的傷痕給我看。

「哦~蠻可惜的。」

「沒辦法哦,我也很羨慕能紋身啊,所以只能給別人紋了。」小哥苦澀的笑了笑。

聊到這裡,感覺一個無比勵志的故事在我面前,爲了小哥的藝術人生,我一定要當好他的模特。

差不多1個多小時後,完工,我自己又設計了一個播放器按鈕紋在上面,算是徹徹底底和黑社會撇清了關係。

紋身完畢幾句閒聊後,我便和店老闆阿sam開始稱兄道弟了,阿sam是個有故事的人,估計三天三夜講不完。(藍小豬)

(未完待續)(本文來源:「兩岸青年」公衆號)

【徵文啓事】

中時新聞網「兩岸徵文」欄目,延續《旺報》兩岸徵文活動,徵文主題:臺灣人看大陸、大陸人看臺灣、兩岸看世界、兩岸一家人、兩岸新時代,歡迎全球華人投稿。

期盼作者透過親身經歷的故事,刻畫兩岸社會肌理,描繪世界見聞,打破刻板印象,促進兩岸民衆相互瞭解、建立全球視野,向讀者展現時代的脈動與發展趨勢。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520ROC,歡迎線上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