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不會走蘇聯老路

(圖/路透)

最近因爲「流浪氣球」事件,中美之間又掀起新的一輪齟齬,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甚至以此爲藉口取消了訪華之行。有意思的是,各方輿論有意無意地都在與若干年前的美蘇飛彈危機做類比,煞有其事地預測中美關係可能迎來拐點,一場新冷戰即將到來。

說這個未免過於杞人憂天,而且又犯了不當類比的錯誤,且不說布林肯訪華之行取消可能只是自己找臺階下,畢竟此前就有分析認爲中美並不會達成有價值的協議,雙方的戰略互疑還在持續。但這絕不等於中美關係已變得劍拔弩張,美國固然一直在採取措施阻撓中國崛起,尤其在高科技領域針鋒相對,但美國並沒有因此升級行動,更沒有打算與大陸展開軍備競賽,或另一種形式的科技競賽。

雖然美國政壇愈來愈呈現反智化趨勢,但行政部門還是高度理性自制,在決策時會充分考量利弊得失。當年美蘇爭霸,兩國傾力發展軍事科技,這種事可能並不會發生在中美身上。因爲任何軍事和科技對抗都要建立在強大的綜合國力基礎上,當初蘇聯雖在軍事上可與美國分庭抗禮,但其國內經濟實力卻並不足以長期支持其與美國對抗。

這從經濟數據上就可找到答案,按照實際購買力平價GDP的口徑來計算,若以1990年不變價格爲基準,蘇聯GDP在1950年時是中國大陸的5.6倍,美國的35%;而到高峰期的1975年,蘇聯也僅爲美國的43.4%;到1991年蘇聯解體時比重已下降到31%。中國大陸則不然,2008年大陸實際的GDP就首次超過美國,到2021年已是美國2.05倍。再以名義購買力平價的口徑計算,蘇聯在頂峰的1975年是美國的62%,而中國大陸是在2016年超過美國,2021年已是美國的1.2倍,同時,以實際購買力平均的口徑也可得出類似結論。若以2021年價格的名義匯率計算GDP,蘇聯在1975年的GDP僅爲美國的23.33%,而在2021年中國大陸則是77%。

由此可得出一個結論,中國大陸當下的經濟總量相較於頂峰時期的蘇聯大概是其3~4倍。換言之,美國面對的這個新對手遠非當年的蘇聯可比,美國若想跟中國展開拚消耗的軍備競賽,可能美國最終要走向衰落,一如當年蘇聯一樣,這恐怕不是美國所能接受的結局。

誠然,中國大陸在科技研發能力、尤其是基礎研究能力上確實還跟美國存在相當大的差距,許多創新科技都肇始於美國,但現在中國大陸的奮起直追速度已遠超過上個世紀,許多美國的新技術上市之初就能在中國大陸找到類似產品,這也說明中國大陸已經在逐步接近創新科技的前沿。而中國大陸的舉國體制優勢或許還能爲其彎道超車提供助力。

從這個角度看,那些將希望寄託在中國大陸重走蘇聯老路的人們可能要失望了,中國大陸絕非蘇聯,而是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的發展之路,是建立在雄厚實力和進取心基礎上,只要自己不犯方向性的錯誤,在科技軍事等領域超越美國已經並非難事。而對美國來說,只能有限地採取遏制行動,斷不會如蘇聯當年那樣,以消耗自己的方式拚死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