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醫計劃成功的關鍵
(圖/本報系資料照)
健保大家醫平臺本月6日啓動爲期一個月的測試,將優先針對5000多家參與家醫計劃的診所運行。健保署自2003年起開始實施家醫計劃,希望診所羣能就近照顧好鄰近病患,少跑大醫院,立意雖好,但成效一直有限。現在家醫計劃,陸續又加入糖尿病、慢性腎臟病及預防保健等,越來越「胖」,成了「大」家醫計劃,雖然追蹤病患有改善可以領到獎勵(杯水車薪),但國內病患因就醫方便,要維持住病患並不容易,遵醫囑率不到50%,除了醫療端,健保署亦應思考,如何鼓勵病患留在固定的家醫羣,才能增加大家醫計劃的成功率、發揮功能。
大家醫計劃是配合總統賴清德「健康臺灣」政策的重要措施,目標讓80%的三高患者加入照護網、80%的患者接受生活型態醫療、三高控制率也達到80%。也因此,大家醫大平臺規畫整合病患基本三高管理、預防保健及癌症篩檢、運動營養睡眠等資訊,讓醫師能夠全面掌握病人的健康狀況,進而設計個人化的照護計劃,民衆也可以透過APP自主管理。
與過去健保家醫計劃相較,大家醫計劃在項目範圍上擴大許多,同時照護對象也明顯增加。以此次加入的糖尿病照護爲例,目前國內有200萬糖尿病患,過去加入健保糖尿病品質支付服務方案的病患僅有100萬人,換言之,大家醫計劃,光在糖尿病這塊就會較過去多出100萬人的照顧對象,家醫羣要顧的範圍越來越大——僅是宣誓服務擴大?還是實質照護提升?診所端在服務量能上真能迎接挑戰、服務病患?
另爲了配合大家醫平臺的運作,健保署也推動「診所醫療資訊系統雲端轉型」,將診所的系統雲端化,才能與家醫大平臺快速互動、交換資料。殊不知診所對資訊問題,最缺的是維護、最需要的是即時的問題解決。各種傳輸、中間還有許多外包廠商的問題,診所無法直接與健保VPN介接,也衍生出檔案可能無法轉換的問題。
爲了達到全人的照顧,大家醫計劃擴張得很快,但診所端除面臨服務量能的增加外,資訊網路整合及上傳亦十分繁鎖,更遑論因護理人力缺乏,怎有能力照顧好病患。任何醫療計劃本質都在人,除了醫界之外,另一塊病患的理解及認同更見重要,健保署應加強民衆端的衛教、遵從醫囑應是大家醫計劃中最重要的一環。(作者爲國民黨醫療委員會主委、前彰化醫師公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