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虹橋”取得階段性成效,下一步怎麼做

自2021年2月《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總體方案》(下稱《總體方案》)獲批以來,“大虹橋”的藍圖正在加速轉化爲實景,也已取得階段性成效。

2024年12月31日閉幕的上海市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上所作的《關於進一步提升虹橋國際開放樞紐能級情況的報告》(下稱“報告”)提出,近三年,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經濟發展全面提速,主要經濟指標高於上海市平均水平,發揮了重點區域的示範帶動作用。2023年稅收收入473.3億元,較2020年增長76.6%,三年複合增長率20%以上;進出口商品總額759.3億元,較2020年增長214.7%。

商務區作爲虹橋國際開放樞紐的核心承載區,是主要承擔國際化中央商務區、國際貿易中心新平臺和綜合交通樞紐等功能的“一核”。

在總部經濟上,目前商務區已建成長三角民營企業總部集聚區等一批總部基地,累計引進總部類企業和機構超過500家,其中經市級認定的各類總部129家,經商務區認定的各類總部84家。在產業發展上,近三年累計引進重點產業和投資類項目約550個,投資總額超3000億元;不僅集聚105家法律、255家人力資源等服務機構,而且還打造虹橋臨空經濟、北斗導航產業等一批特色產業園區。在科創方面,也已聚集博世、正大天晴等一批外資研發中心、企業研發總部,推動導入美的“藍橙實驗室”等一批科創資源。

在國際化的營商環境環境上,商務區出臺新一輪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發佈“走出去”、低空經濟、人才高地等配套支持政策。同時定期開展企業出海、知識產權等涉企培訓等。

在持續的開放中,國際貿易中心新平臺建設成效顯現。亮點之一即進博會規模不斷擴大,溢出效應釋放——七屆進博會共展示超2850項代表性首發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累計意向成交金額超5000億美元。虹橋國際經濟論壇連續4年發佈《世界開放報告》。在“6天+365天平臺”的搭建上,現已建成3個百億級專業平臺,累計完成和帶動貿易額近千億元,開設分中心44個。虹橋品彙主體全面建成,保稅物流中心(B型)跨境電商進口業務訂單和銷售金額均排名全市第一。

階段性成效離不開政策賦能。在國家層面,《總體方案》涉及上海29項政策,落地率近90%;2023年國務院審議通過《關於推動虹橋國際開放樞紐進一步提升能級的若干政策措施》,涉及上海22項,落地率超85%。在市級層面,2022年上海市印發《關於支持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進一步提升能級的若干政策措施》,同時《上海市促進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發展條例》《上海市服務辦好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條例》陸續通過。

就短板和瓶頸而言,上述報告提出,虹橋國際開放樞紐的創新協同聯動有待深化,經濟能級還需進一步提升;開放協同聯動有待強化,雙向開放還需進一步提升;軟硬件協同聯動有待提高,城區品質還需進一步提升;區域協同聯動有待加強,統籌聯動還需進一步提升。

下一步“大虹橋”的工作將重點五步走,以進一步推動“上海的虹橋”躍升爲“長三角的虹橋”“中國的虹橋”乃至“世界的虹橋”。

首先,進一步提升經濟發展能級。全力推進總部“虹聚”計劃,在長三角資源要素高效配置中發揮“虹橋作用”。同時發展優勢產業,建設一批特色園區,出臺一批重點產業支持政策。加快科創策源主體導入,吸引和集聚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發類總部機構、國際化優質技術轉移服務機構;支持龍頭企業設立開放式創新平臺、共享實驗室等新型研發機構;深化產業鏈合作,打造一批高質量孵化器,支持科創企業發展。

第二,進一步推進虹橋國際貿易中心新平臺建設。圍繞上海市出臺的五個方面33項重要措施,發揮“引進來”優勢,持續放大進博溢出效應,提升“6天+365天”常年展銷平臺功能;拓展虹橋機場9610跨境電商出口業務,建立區港一體物流服務專窗,打造服務長三角電商企業出海第一站。做優“走出去”服務平臺,幫助企業加強ODI(境外直接投資)信息諮詢和全過程服務,鼓勵本土專業機構加快構建國際服務市場網絡。做強數字優勢,以全球數字貿易港建設爲抓手,以場景應用帶動規則創新和主體集聚,形成具有虹橋比較優勢的新增量。

第三,進一步提升區域建設品質。加快推進商務區專項規劃實施,建立完善規劃實施保障機制,加快公益性項目、生態綠化、核心區開發等建設工作。

第四,進一步加強制度建設與法制保障。適時研究啓動《上海市促進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發展條例》修訂,加快啓動相關實施辦法制定,併爲《總體方案》3.0政策制定做好準備,積極向國家爭取新一輪政策支持。

最後,進一步強化區域聯動發展水平。包括協同開展產業鏈補鏈強鏈工作,加快推動各類創新主體集聚壯大;深化嘉昆太協同創新核心圈建設,打造毗鄰區域合作樣板。同時依託上海國際技術交易市場,完善全球技術供需對接平臺功能;發佈“大零號灣”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榜單;加快推進上海灣區科創中心等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