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之市地景特展 認識桃園水文化

桃園市土地公文化館2日起舉辦「大河之市」特展,介紹桃園水文化,還有互動遊戲,寓教於樂。(蔡依珍攝)

桃園有千塘之鄉的美名,但很多桃園在地人都不知道起源,桃園市土地公文化館2日起舉辦「大河之市」特展,市長鄭文燦解釋桃園是臺地地形,河流湍急,屬荒溪型,因此建水庫、埤塘解決灌溉問題,造就繁榮農業,如今都市化有滯洪、景觀等功能,近年又新增發電,讓埤塘有新風貌,展覽還有互動遊戲,歡迎大家來玩。

鄭文燦說,桃園臺地屬「荒溪型水系」,長度短、河水湍急,平常直接入海、豪大雨又容易暴漲,先民們發揮智慧,建造埤塘與水圳系統、涵養水資源,全盛時期有1萬多口,都市化後慢慢被填平,像是最有名的1-1號池,日治時期還能划龍舟,後來被改建成陽明公園,桃園市府、桃園地方法院、桃園監獄等也都是埤塘改建,目前桃園仍有2851口埤塘。

鄭文燦說,認識桃園要從水文化開始,先民築起埤塘、水圳,同時興建土地公廟,代表在這塊土地安居樂業,因此,在土地公文化館辦理水文化地景特展很有意義。他也提到,桃園大圳是八田與一在臺設計的首個大型水利工程,灌溉面積達3.6萬公頃,之後纔有「東南亞第一大」的嘉南大圳,也預告今年將舉辦追思。

負責策展的中原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林曉薇說,展覽以「水」爲主軸,帶領民衆認識桃園的水地景的美麗及水資源的保育,以寓教於樂的方式,介紹河流、水圳、埤塘與人類的關係,她笑說自己是土生土長的桃園人,也在策展過程中爬梳過去生活經驗,發現與童年回憶息息相關,歡迎老桃園一起來看展覽、找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