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遍全班後,7歲特殊兒童被46名家長聯名勸退,該不該留在普校?
VOL 3269
最近,一則7歲特殊兒童欺負同學,被46名家長聯名要求轉學的事件,引起了家長們的廣泛關注。
據紅星新聞報道,小明(化名)自這學期轉學到武漢市某小學一年級後,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把班裡的同學“欺負”了個遍。
家長投訴多次,小明依舊沒有停止打人,班裡46名學生家長聯名向學校“請願”,要求小明轉學,否則不敢讓自家孩子繼續上學。
小明媽媽則表示,兒子曾被診斷爲多動症,打人只是“小明想跟同學玩,但他不能正常交流,才用手拍一下打一下。”目前,媽媽已經帶小明回家了,她也在嘗試去諮詢心理醫生。
針對小明被退學的事件,很多網友在評論區爭吵,有人說“這孩子不應該去普校”,也有人說“應該狠狠打回去讓他長記性”,還有不少人疑惑:“到底啥是多動症?”
一方面是小明打人在先,確實給班級同學造成了不少困擾。另一方面義務教育又是每個孩子應有的權利。
那麼,像小明這類能力較好、不足以去特校,但又難以適應普校,頻繁出現問題行爲的特殊孩子到底該怎麼辦?我們請教了一些專業人士,來說說這個問題。
普校可以讀,但怎麼讀很關鍵
某公立普校老師,從教13年,累計帶過近20位自閉症學生,班裡有2位多動症學生
多動症孩子的症狀有很大區別,多動的孩子不一定全都是脾氣暴躁的,我從教13年,多動但特別暴躁的孩子極少極少。
這個案例裡,很多人提到讓孩子去轉學或者去特殊學校並不合理,我認爲普校肯定要讀,但怎麼讀非常關鍵。
我們班上目前有兩個多動症男孩,姑且稱他們爲A和B,據我觀察,除了多動症症狀,他們還伴隨有抽動症,上課會時不時點頭,注意力非常不集中,學習效率特別低。兩人的成績都在班級下游。
小A之前學過4年樂器,他的樂器成績還不錯,後面因爲學業太忙碌,家人就停掉了樂器。
這也沒辦法,普校需要統考排名,老師不可能不給學生壓力,除非家長提前和學校溝通好不參加統一考試。可小A上課並沒有效率,結果就是學生痛苦,家長痛苦,老師也很痛苦。
另一個多動症學生小B很擅長踢球,他曾經是守門員,從一年級下學期開始,他在守門這件事上展現出了比較大的天賦,甚至一所足球學校看過他的比賽後,在小B二年級時,還邀請他去足球學校上學。
小A和小B共同問題是,家長一開始就沒想明白,讓他們去普校的目標是什麼。
小A的家長意識到小A成績糟糕後停掉了樂器,抓了整整一個學期學業,但成績並沒有什麼起色。
小B的家長也一樣,足球學校找來的時候,家長直接婉拒了。我們當時勸過他,這條路非常適合孩子,但媽媽還是希望走傳統的教育路線。
自從家長放棄了這個機會後,小B沒有再繼續練習足球,足球只能作爲他的業餘興趣愛好,實際上他也沒有時間踢球,他的作業根本寫不完,別人1個小時能完成的作業,他3個小時都很難完成。
拋開成績,孩子想要在普校待下去,“人品”一定要好。
小A一二年級的時候,多動症症狀非常明顯,上課時他不停動來動去,控制不住地要講話,換了任何一個同桌他都要講,小孩子本來自制力就差,作爲他的同桌,無論是誰都會受到影響,也因此頻繁跟同學起衝突。
我們和家長說小A的問題,家長每次都會發來長篇大論,先是找各種藉口,等孩子回家瞭解情況後,又發來一長串理由。其實,老師或者其他同學家長不需要解釋,而是解決問題的態度。
小B家長的態度則完全相反,小B的家庭很和諧,他還有一個比他大四五歲的哥哥在普通職高就讀,成績一般,但全家氛圍很好,對小B的態度很一致,孩子一有問題,他中午馬上就能騎着電瓶車到學校,配合學校解決衝突。
家庭教育的氛圍貫穿了他們整個小學,現在小A和小B即將小學畢業,兩個小孩的性格差距也越來越大。小B情緒很穩定,雖然有時候也會很急躁,但他會跟自己說平靜下來,他有能平靜下來的方法。
小A依然很躁動,行爲問題越來越嚴重,一二年級時,他抽動症還不是很明顯,現在則是頻繁發作。
所以,孩子的問題有時也是家庭問題的投射,有的家長本身對孩子的問題視而不見,或者逃避或者簡單粗暴處理,這無疑會加重孩子的症狀表現。多動症不完全是病理性的,教育是可以改變一些東西的。
總之,並不是多動症孩子在普校待不下去,而是家長要想好進普校的目的是什麼,家長要有逆向思維,想要什麼結果,就爲了那個結果去付出努力。
自閉症孩子,可能是想融入普校,將來融入社會,多動症孩子不存在融不融入的問題,他們融入集體沒有問題。
如果家長進普校的目的是抓學習,那就一門心思搞好學習,抓好各科成績尤其是基礎的語數英科目。那麼,成績的前提是一定要抓好最基礎的課堂常規。
其次,我認爲對多動症孩子來說,找到擅長的事情非常重要。家長一定要多嘗試,看看有沒有可以發展的藝術或體育項目,比如說,打擊樂器,手部可以一直動來動去,體育項目如踢球、滑板之類的。
多動是他們的特質之一,何必要反抗他們的本能?強制讓他們不要動。一定要讓他們多宣泄,不然到了高年級和青春期,一直關在教室裡,孩子真的會瘋掉。
家長心裡要明白,想達到什麼目的?能不能或者有沒有條件去發展孩子額外的特長?有機會一定要抓住機會,這是我個人看到的經驗。
多動症孩子需要更多正向反饋
何琴,大米和小米發展行爲高級督導國際應用行爲分析學會認證行爲分析師(BCBA)
就我目前接觸的孩子來說,多動症孩子打人或在學校裡打架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
至於爲什麼會出現這個案例中這麼嚴重的打人情況,我猜測有可能是孩子的情緒調控,問題解決和社交能力比較弱。
多動症孩子的行爲和其他同學不一樣時,其他同學就有可能會嘲笑他。他們有時能聽懂別人說他,但他不知道正確的處理方式,有時也管不住自己,就有可能引發衝突。
多動症孩子打人後,一些人說讓其他人打回去,或者狠狠揍他就能長記性。這種以暴制暴的方式肯定不對。
多動症孩子在生活得到的反饋多是負面的。他們發生不好的行爲,身邊人講得最多的是你又做了什麼事情,但從來沒有講過應該怎麼做,需要做哪些事情,這些事情的規則怎樣。
他沒有得到過正面的反饋,腦袋裡面自然沒有正確的概念,自然不知道應該處理。
首先家長要正視孩子的情況,很多家長比較迴避事實。希望家長能明白,孩子不好的行爲,並不是因爲他本身不好,而是一些障礙影響了他在學校裡的生活和行爲。
家長也需要積極和學校溝通,瞭解孩子在學校的生活,學習。針對孩子出現的情況想辦法處理,而不是放任不管。
老師也需要了解多動症相關的知識,理解和包容他們,並提供一些幫助。
在不同時期,老師和家長也需要學會對孩子的問題抓大放小,優先解決孩子的大問題,一些相對小的問題,可以先選擇忽略,等孩子能力好起來了,我們再調整對孩子的要求。
比如,優先處理孩子在學校和同伴有衝突或者上課離開坐位的問題,作業書寫不整齊的問題當下不做太多要求。
還有就是,找到孩子的優點,和孩子有正向的互動,比如孩子幫家裡扔一次垃圾也是值得我們誇讚。
再分享一個很好的案例,我曾經去過成都一個學校,那個班上就有個多動症孩子。上課時他不聽講,總是在教室裡尋找每一個跟他有眼神對視的人,一旦這個人跟他有眼神對視,不管當下在做什麼,他會立刻走向對方。
他還會在桌洞裡玩玩具,發出很多聲音,影響同學學習,班主任的處理方法我覺得非常值得推薦。
首先,他把孩子的位置調整到靠近自己上課的地方,能夠隨時觀察到他,及時提醒他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
位置調整後,孩子的前面只有老師,這對其他同學的影響就會小一些。班主任知道孩子不太能聽懂有些課,上課時允許他做一些比較安靜的活動,比如他可以寫寫、畫畫,或者玩一些安靜的拼搭類的物品。
這些操作也是和家長溝通的結果,因此很多時候需要良好的家校溝通,才能夠更好地幫助到孩子。
另外,老師還嘗試了一次班會分享,班會的主題就是我們不一樣。並不是要告訴孩子們某某同學有障礙,而是告訴他們有的人是這樣,有的人是那樣,幫助他們瞭解每個孩子都有優點,有缺點。看到優點的時候要學習,看到缺點的時候要幫助同學改正。
其實,孩子們大多比較單純,他們不喜歡一個人就會直接說出來,同學們的應對方式大多取決於班主任或者科任老師以及周圍人的引導。
從孩子本身來說,引導他意識到行爲不對也非常關鍵,比較好的方式結合社交故事和代幣。
比如,我們用一個社交故事展示給孩子,講完後在他的桌面上貼一個視覺提示,上課的時候可以做什麼,跟同學一起玩的時候可以做什麼。如果他真的做到了,要給他獎勵或者代幣,讓他得到更多正向的反饋,才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行爲。
不到1/3得到了規範治療
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中提到,多動症的表現是持續注意力不集中和/或多動-衝動,但不同類型的多動症孩子又會面臨不同的困難。
注意力不集中型的多動症孩子可能會出現這些問題:
多動-行爲衝動型的孩子有可能會出現這些問題:
活動增加型的多動症孩子可能難以靜坐或安靜地玩耍。
需要注意的是,幼齡孩子的注意力持續時間短很正常,並不一定患有多動症。
大家可以對比一下普通孩子注意力發育規律:
學齡期多動症孩子最明顯的影響之一是學業,這需要家長和老師們找到孩子的能力極限,再針對性地爲他們設定一些學習目標。
北京安定醫院兒童精神醫學首席專家鄭毅教授團隊2021年發表過一份《中國兒童青少年精神障礙流行病學調查》的研究,裡面提到:中國大約有2300萬兒童青少年正在遭受多動症困擾,而多動症患兒的就診率不足10%,確診的患者中也僅有不足1/3的患兒接受了規範治療。
雖然多動症目前無法治癒,但對孩子來說,早期識別和治療多動症可以極大地改善預後。行爲療法、藥物治療或教育干預,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有效管理症狀。
干預也不是簡單讓他們安靜下來,重點是緩解症狀,改善功能損害,提高他們的學習、生活和社交能力。
日常養育過程中,父母還需要注意以下原則:
√尊重孩子不尋常的地方,把他看成是一種個性,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考慮問題,而不是隻想着控制孩子做出父母想要的行爲。
√ 多動症孩子聽指令的能力較差,父母需要關注兒童到底聽進去了多少,而不是自己說了多少。
√ 多動症孩子行爲技能較爲落後,當他們出現問題行爲時,家長需要挖掘孩子行動背後的動機。
√耐心,耐心,再耐心,是教育多動症孩子的最重要原則。
√ 不要氣餒,孩子總是做錯事也沒有關係,他們也在緩慢成長,只是需要更多學習鍛鍊的機會。
*據央廣網的最新消息,小明在學校的安排下,目前開始在家上網課。
文 | 眉沙編輯 | 譚萬能
圖片 | 包圖網正版授權
本文爲原創內容,版權歸「大米和小米」所有。歡迎文末分享、點贊、在看三連!未經許可,嚴禁複製、轉載、篡改或再發布。轉載請聯繫:hanmeisha@dmhx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