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變局:最煎熬的日子過去了
作者:峰迴路轉
美債被譽爲所謂的全球資產之錨,啥意思呢?就是說,美債的風險是零,其他的資產,必須收益率高於美債,纔有人買。我剛剛上網查了一下,據說10年期美債收益率已經超過4個點。你可以理解爲美國有個4 點利率的 10年期定期存款。
假設美債的風險是零,那麼正常做法就是所有4個點收益率朝下的其他資產會被全部清零,因爲你存美債就能躺賺4個點,你幹嘛還要投資別的東西呢?
那麼現實世界是怎樣的呢?大家要知道,這年頭做生意,淨利潤率要做到 4個點都有難度,比如說你買個寫字樓的辦公室,當個商業地產房東,你有把握保證租金收益扣除各種費用淨賺4個點朝上嗎?不能吧?
那麼按照所謂”美債是全球資產之錨”的理論,滿世界早就該一大片企業破產了,對吧?那你舉目望去,你看到的世界符合這個預期嗎?顯然不符合,實際上,大宗商品/黃金/比特幣/美國股市幾乎都在上漲。
也就是說,大家放着”零風險”高收益的美債不要,卻去買各種高風險資產,甚至本身壓根不可能增長的黃金。你買根金條,一萬年它也絕對不會變多。
美國加息抑制通脹的原理,是當美債收益率提高的時候,大家都去買美債,因此導致原油,金屬等等全都下跌,從而導致實物商品價格下跌,通脹就下去了。現實是一切皆漲。完全跟所謂的西方經濟學的預測反着走。問題出在哪裡?
就在開頭那句話,現實是,美債不是無風險資產,美元也不是無風險貨幣,美債收益率提高不代表它的吸引力提高,恰恰相反,正是因爲它的吸引力下降,賣不掉,導致價格下降,收益率就上升了。
舉個例子,你跟鄰居王哥借錢,你說給2個點利息,人家不願意借,你說給 5個點利息,人家勉強借你一點。你能不能說,你看,我借錢的利息越來越高了,說明我的信用提高了?你要是這麼說話,你這個病,不好治。
咱們講點正經的經濟學,首先,任何投資都有風險,只是大小有別,說有什麼資產是零風險,這不叫經濟學,這叫迷信。其次,任何投資的實際收益,都是其名義收益去掉風險成本。比如說,你放個10個點的高利貸,但是借錢的有10%的概率不還錢,那麼你約等於沒收益。
現在大夥都感覺賺錢不容易了,大家的目標收益率並不高,但是美債收益率還能漲上去,說明大家心目中美債的風險成本提高了。
有人會說,你難道懷疑美國政府違約?其實美債的風險,未必是名義上的違約,也可能是美元購買力的下降,也就是繼續通脹。比如你買的美債收益率是3,結果美國的通脹率一直在3個點以上,那麼你就是虧了。
現在美國的通脹率超過3,美債的收益率是4個點多一些,如果美國無法降低通脹率,甚至通脹率還提高了,那麼這個美債真實的收益其實還是很低的。
把風險因素算進去之後,在一個開放市場中,一切投資的收益率都是趨同的。換句話說,只有一種可能性,會出現低風險,高收益的投資,那就是封閉市場。說白了就是需要”批文”才能做的生意,纔可能是低風險高收益因爲別人沒機會參與競爭。
開放市場中,利率最低的資產就是所謂的”資產錨”,或者說無風險資產。因爲利率低還賣得出去,說明它風險低。
任何收益率都是市場博弈的結果,而不是某個官方機構”定”出來的。舉個例子,假設中國政府說要以0利息舉債,除非政府強制要求央行印錢買,也就是傳說中的”量化寬鬆”,否則你就只能求着市場的買家購買。如果大家不願意買,它就賣不掉。
所以除非政府印錢買債,利率不是政府”定”出來的,是跟市場討價還價形成的。假設你看到 1 個點的利率,那就說明,這個利率大家就願意買了。
有意思的事來了。
以前中國經濟還不強的時代,美國的利率遠低於中國,那時候”主流經濟學家”的解讀跟我說的這套差不多,風險越高利率越高,中國的經濟實力弱,只能以更高的利率舉債。
這個說法是否合理呢?合理。你穿越回90年代,你說美國和中國誰的經濟強,還用問?現在倒過來了,美國比中國的利息高,他們的解釋是,美國經濟太強勁,加息都壓不住;中國經濟太弱,只能降息刺激經濟。
江湖騙子還講究個說法前後一致,但西方經濟學家不講究這個。這說明西方經濟學家不是江湖騙子,他們還不如騙子有操守。
與其說西方經濟學是用來”分析”經濟現象,不如說是給”美國經濟優秀”這個預設命題攢個小作文。中間論證過程不重要,只要結果點題,就能領到狗糧。
講正經的,任何博弈,只要出招的一方,所有的招都出完了,接招的一方沒倒下,甚至沒怎麼出招,那你就可以判定出招的這一方要失敗。這就好比說,咱倆下棋,我讓你三步,結果打了半天我沒輸,那麼就是你輸了。這道理很簡單對吧。
自從特朗普同志發起貿易戰以來,美國出的招都數不過來了,可以說是”應出盡出”,結果怎樣呢?我們只是覺得這幾年經濟沒有那麼好,有一部分人收入下滑了,僅此而已。換句話說,美國出了所有的招進攻,我們只是防守沒有反擊,然後我們的感覺只是有那麼一點不舒服而已。那你覺得誰輸了?
美國的經濟是真的可以說是”岌岌可危”,美國的非農就業數據的所謂上漲,拆開來看就是兼職崗位增加了,大家要知道這裡有個統計學魔法,假設一個人給10個公司兼職,每家公司一星期幹一個小時活,美國人算10個崗位。
所以這個上漲的內涵有兩點,
第一,企業的預期變差,更傾向於找臨時工;
第二,老百姓的生活壓力增大,需要打多份臨時工。
然後所謂的西方經濟學家,管這個事情叫做”經濟強勁”,那我預祝美國再接再厲,實現全民打零工,如果每個美國人兼職10份臨時工,美國就能以3 億人口,創造30億工作崗位,這經濟絕對全球無敵。
順便說一下,你在美國開個”抖音”賬號一星期直播累積一小時,算一份工作; 你買個電驢送外賣,算一份工作; 你下班順便開個”順風車”,也算一份工作。明白人家的”非農就業”爲什麼強勁了沒?
美國不是因爲”經濟強勁”而加息,而是因爲借不到錢被迫提高利率水平,然後又要爲了掩蓋借不到錢的事實,”湊”出來所謂的”經濟強勁”。
美國能降息嗎?他當然是想降息,但是他現在做不到。還是那句話,利率不是政府定的,是市場博弈產生的。現在都借不到錢,降息不就更加借不到錢。
怎麼破局呢?就要找到一個財大氣粗的鄰居,跟他好好說,借我點錢吧,有人借錢才能降息。但是如果正好你又跟這個鄰居關係差,那就比較尷尬了。
所以耶倫很尷尬。我之前說她過來做的唯一有價值的事情就是吃飯,算是幫咱們宣傳一下中餐。其他事情都沒啥意義。
順便說一下,關於中國減持美債這件事,公知是這麼解釋的,中國經濟困難,手裡缺美元,被迫賣美債換美元。公知的這個理由很好,這樣中國減持美債,就不算反美,算我們自己困難。
我覺得,公知做的很好,比小粉紅的貢獻還大。這就叫做,把愛國落到實處,而不是掛在嘴邊。
中國經濟最難熬的日子過去了,日後大家會覺得錢越來越好賺,爲什麼呢?因爲以汽車爲代表的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起來了。
簡單地說,汽車廠賺了錢,就能給員工發獎金,汽車廠的員工有了錢,或者投資或者消費,這個錢就會流到社會面,過一段時間,全社會的”錢”整體上就變多了。而這種錢不是憑空印刷的,是用汽車換的,這些外匯會用來擴大進口,增加中國的物資。
也就是說,社會面的錢和物資同步增加,大家不僅錢多了,物價還不漲,實際的消費水平就增加了。
講個簡單的道理,發展中國家蓋房子,發達國家造汽車。因爲蓋房子意味着城鎮化,很多人進城了才能發展工業。開汽車意味着消費能力提高,沒錢開個P車。能造車,能開車,說明內循環起來了,既有強大的現代工業能力,也有良好的內部分配機制,大家賺到錢了,才大量買車。
其實不用說買什麼高檔車,只要大量的人買10萬塊上下的車,就說明生活方式直奔”發達國家”而去。其中道理非常簡單,如果你窮,你步行三公里範圍就是全部買得起的日常消費。你有額外的錢,你纔有必要考慮開車出去。
說個有趣的細節,國產”三蹦子”在美國賣爆了,從側面再次證明,一個國家真實的經濟實力會反饋到出行方式上。我認爲,美國再不出現救亡圖存的仁人志士,他們遲早能發展成自行車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