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航展看低空經濟|2024年終報道·身邊的改革

新華社北京12月31日電 12月31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爲《從中國航展看低空經濟|2024年終報道·身邊的改革》的報道。

2024年,被視爲“低空經濟元年”。究竟啥是低空經濟?低空經濟有哪些應用場景?低空經濟和新質生產力是什麼關係?人民空軍如何助力低空經濟發展?低空經濟如何安全發展?

帶着這些問號,我從北京南下廣東,走進“中國航空之父”馮如先生的故鄉“以史爲鑑”,走進在廣東珠海舉辦的第15屆中國航展“解剖麻雀”,走進位於深圳特區的全國第一個城市空中交通運營示範中心“取經探寶”……

打着“飛的”到珠海看航展

11月12日,第15屆中國航展開幕,我看到這樣一條消息:4名乘客於11月11日搭乘直升機從深圳鹽田區起飛,歷經約25分鐘後安全降落在珠海地標日月貝(珠海大劇院),標誌着大灣區低空特快專線首航成功。

同一專線,還有從北京、哈爾濱、東莞赴深圳搭乘“飛的”的乘客,大家對這趟低空專線的體驗直呼震撼。“直上雲霄、飛躍山海的感覺無與倫比,沿途的美景更是一覽無餘……”乘客李先生表示,自己是一名資深航展迷,曾多次從深圳驅車到珠海看航展,原本2個多小時的高速公路路程,現在通過空中旅程僅25分鐘左右便可直達。

據瞭解,從11月11日至17日,通過大灣區低空特快專線抵達珠海看航展的乘客共計20餘名。不少乘客乘坐專線後,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低空出行的喜悅。也有乘客建議,希望藉助當前低空經濟蓬勃發展的機遇,讓更多市民可以體驗低空出行帶來的便利。

中國航展上的“低空經濟說明書”

中國航展首次單獨設立低空經濟館,同時開闢無人機無人船演示區,全方位展示低空經濟相關企業及應用場景。這是第15屆中國航展的一大亮點。

在中國航展低空經濟館,看到一份“低空經濟說明書”,內容來自“新華全媒+”:①何爲低空經濟?1000米以下,通過常態化飛行所形成的經濟業態。②低空經濟與通用航空有何區別?從飛行器來說,低空飛行器是以無人機、直升機和輕型飛機爲主,通用航空是以私人飛機和商務飛機爲主;從續航能力來說,低空飛行是指城市出行,點對點、端對端的200公里半徑的出行,通用航空是指上千公里以上的商務飛行。③與我們生活有什麼關係?縮短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距離,大大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生活品質。④低空經濟應用場景有哪些?物流快遞、農林植保、城市綜合管理、線路巡檢、應急搶險等領域。⑤目前存在哪些問題?缺乏低空交通規則,如飛行器相互之間的間隔是多少,如何避免空中相撞,如何確保安全有序飛行,一旦出現安全事故責任如何劃分等。⑥低空科普的意義是什麼?普及低空經濟與航空科技知識,激發青少年的航空探索興趣,培養未來的科技創新人才。⑦低空經濟未來如何發展?做好頂層設計,加快低空交通網絡和地面飛行站服務站等基礎設施建設,儘快打造一批可以在全國快速複製的應用場景,推動上下游優勢資源率先集聚形成生態鏈和產業鏈。

30個省份出臺低空經濟相關政策

據介紹,目前已有30個省份將低空經濟寫入地方政府工作報告或出臺相關政策。

從中國航展主辦地廣東省來看,作爲全國經濟大省、人口大省、外貿大省、創新大省,廣東資源要素密集、人流物流暢旺,低空經濟發展基礎良好、優勢突出。當前,廣東把發展低空經濟作爲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來抓,制定出臺《廣東省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年)》,在研發、生產、應用等方面蓬勃發展、方興未艾,涌現出大疆、億航智能、中信海直等一大批行業龍頭企業,構建起覆蓋原材料、零部件、動力系統、機載設備、導航定位、運營服務等完整產業鏈條,形成了廣州、深圳、珠海三大低空經濟集聚區。

人民空軍高效助力低空經濟發展

“同一片藍天,共同的世界。”11月12日,第15屆中國航展在廣東省珠海市開幕。空軍常丁求司令員在致辭中表示:“75年來,人民空軍牢記宗旨、始終服務人民,危急時刻衝鋒陷陣,疫情來襲逆行速達,只爲人民幸福生活。身處同一片藍天下,空軍按照中央部署有序推進空管改革,服務民用航空發展,助力低空經濟發展,方便大家漫步雲端、俯看滄海。”

此前的11月5日,空軍在京組織新聞發佈會介紹參加第15屆中國航展有關信息。空軍參謀部方奇勇大校在發佈會上表示,支持四川、海南、湖南、安徽、江西5省低空改革和深圳無人機城市飛行試點,深化低空改革“放管服”,建立軍地民協同運行機制,分類劃設管理空域,簡化審批流程。方奇勇大校介紹,飛行計劃審批時限由5天壓減至3天,緊急飛行即報即批,非管制空域提前2小時報備即飛。發佈會上還介紹,目前,深圳已開通216條無人機物流航線,2023年無人機載貨飛行量突破61萬架次。

航空之父馮如留給後人的思考

“112年前,就在廣東這片天空,航空之父馮如駕駛自己製造的飛機直上雲霄,開啓了中國航空事業。”空軍常丁求司令員在11月12日的中國航展開幕式致辭中,還專門提到了馮如先生。

100多年前,馮如揭開了中國航空史第一頁。那是1909年9月21日,也就是萊特兄弟發明人類第一架飛機的6年後,馮如成功研製並試飛了中國人的第一架飛機。後來,馮如在一次飛行事故中不幸犧牲,享年僅29歲。

他短暫的生命,給中國的天空留下閃電般的光亮。他不僅是中國航空史上第一個飛機設計家、第一個飛機制造家、第一個飛行家、第一個飛機制造企業家,還是第一個認識飛機有戰略價值的人。

馮如“中國航空之父”的形象、思想和精神卻穿透百年時空,留給今天的我們無盡的追憶和思考。

我在思考:如何站在國家的角度、民族的角度和發展的角度,思考和認識來自空天領域威脅的嚴峻性、維護國家空天安全的緊迫性、推進空天力量建設的必要性?

記住“前車之鑑”,堅持“以史爲鑑”

幾年前,曾有個別媒體拋售“低空放開”之說,提出“將1000米以下空域全部放開,可以隨心所欲飛行”。有的媒體甚至提出,我國要像有些國家那樣,讓航空器“可以在任何時間、去低空任何地方”。而事實上根本不是這回事,任何國家都不會這麼做。這些不當、不實輿論,誤導了社會公衆,給我國空中安全帶來隱患。

浙江曾有一架小型航空器在杭州地區違規飛行,造成杭州蕭山機場關閉56分鐘,18個航班備降和延誤。北京曾有一家科技公司進行商業性航拍飛行,導致待降首都機場的多架飛機空中緊急避讓。有網民呼籲:無人機不能無人管!還有網民說得好:“上天”也要守規矩!

這些“前車之鑑”,在發展低空經濟中要“以史爲鑑”。

新質生產力和新質戰鬥力

這次調研,我最大的收穫,就是有一個認識:低空經濟是新質生產力的低空經濟,是無人化、智能化、綠色化和新能源化,而不是“老調重彈”。

無論是新質生產力,還是新質戰鬥力,突出特點都在於“新”。新質戰鬥力以新質生產力發展爲基礎,以先進科技發展應用爲支撐,其本質特點在於“新”。加強新質戰鬥力建設,有助於提升軍隊在傳統領域、新興領域和重點領域的作戰能力,確保國家在大國戰略博弈和軍事對抗中佔據優勢和主動。

本屆航展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推出的彩虹-7無人機首次亮相。據介紹,彩虹-7是一款基於先進的氣動、隱身和控制技術研製的高空、亞音速、高生存力無人機系統,可在高對抗作戰環境中執行持續隱蔽偵察和情報獲取、爲遠距離打擊武器提供目標指示信息等任務,大幅提升信息化作戰效能,滿足未來對稱性作戰對高端隱身無人作戰飛機的需求。

作爲新質戰鬥力重要元素,殲-35A隱身戰機、紅-19地空導彈武器系統、新型察打一體無人機等新型裝備,以及雙座機殲-20S,在本屆航展上首次亮相展出。殲-20和殲-35A同框,宣示着中國是繼美國空軍裝備F-22和F-35之後,全球第二個同時裝備兩款隱身戰機的國家。今後作戰使用中,殲-20和殲-35A,不僅可以形成重型與中型隱身飛機的功能組合,而且可以形成制空與多用途作戰並重的任務組合,有助於空軍新質戰鬥力的提升,更好地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人工智能賦能新質生產力

11月19日至22日,浙江烏鎮。

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在這裡舉行,主題爲“擁抱以人爲本、智能向善的數字未來——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在本屆峰會上,人工智能成爲重點聚焦領域,也成爲最亮吸睛點。

從浙江烏鎮,到廣東珠海,都傳遞一個強烈信號:人工智能賦能新質生產力,低空經濟蓄勢騰飛。你看——飛行汽車“陸地航母”首飛、大型無人運輸機和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亮相……在第15屆中國航展上,國內低空經濟產業迎來高光時刻,全方位展示了低空經濟相關企業及應用場景,多家低空經濟企業現場發佈了新款飛行器,收穫大量訂單。

飛行汽車是一個全新領域,不僅研發設計的挑戰多,而且在適航取證、空域管理等方面也都需要各方協同。想要發展飛行汽車,低空空域開放是繞不過去的話題。低空經濟作爲一種新興經濟形態,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低空經濟越“熱”,越要理性務實

中國航展開幕前,我應北京理工大學國際組織創新學院常務副院長劉浩教授之約,給他們作了一次《空中安全與空防安全》講座,其中特別提到低空經濟這個話題,同學們互動很熱烈。我和劉浩教授認爲:低空經濟越“熱”,越要理性務實。

當前,低空經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並逐漸成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一份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已突破5000億元大關,增速高達33.8%,並有望在未來幾年內邁入萬億元級市場。這一趨勢不僅吸引了衆多產業龍頭競相入局,更促使全國各地紛紛佈局,競逐低空經濟產業高地。然而,地方在發展低空經濟過程中仍面臨諸多挑戰。如何平衡低空經濟發展與空域管理、安全保障之間的關係?如何將發展重心由“低空製造”轉向“低空運營”?如何根據自身產業特點找到合適的發展路徑,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本屆中國航展上,我看到一個務實之舉:11月13日,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低空經濟創新聯合體成立大會在珠海召開。低空經濟創新聯合體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牽頭,聯合航天科技、中國航發、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星網、中國商飛、中國航信7家央企集團共同組建。

低空經濟創新聯合體的成立,標誌着一支跨集團、跨學科、跨專業的“低空經濟”科技創新“國家隊”的誕生,有助於發揮中央企業“主力軍”“排頭兵”作用,推動我國低空經濟戰略性新興產業基礎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