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平安到養老:你的關切,就是它的心心念念
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從歷史的長河看,每一家基業長青的公司都是努力響應時代需求,與時俱進的產物。
上世紀80年代初,在改革開放後第一波工業化浪潮中,在南海邊的招商局蛇口工業區,爲了解決工人因工傷而失去生活保障和未來退休的問題,工業區要求區內工廠爲每個工人繳納養老、醫療、僱主責任險等費用,繳納比例爲勞務費的20%。這些資金彙集到一定數量,需要專業化管理,於是在1985年,招商局社會保險公司掛牌成立。它借鑑香港地區的經驗,從工傷保險這一險種入手,開始辦理商業保險。這就是中國平安最初的起源。
“平安”二字,來自1987年11月,作爲蛇口社保公司代表的馬明哲,到香港參加一個保險研討會,在收到的名片中,從香港太平和民安兩家公司的名字裡獲得了靈感,“以後成立保險公司,就叫平安,給人們帶去平安”。1988年5月27日,新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保險公司平安保險正式開業。
1988年,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只有5.08%,2023年底這個比例上升到15.4%。1988年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養老”被提及的數量爲0,“計劃生育”被提及了8次。2024年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養老”被提及了13次,“計劃生育”被提及了0次。
時代的變遷讓人唏噓,需求的變化,則如滄海桑田。
按國際通用標準,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超過10%,或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超過7%,即進入老齡社會。2023年末,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爲21.1%,達2.97億人。預計到2035年左右,60歲及以上人口將突破4億,佔比超過30%,進入重度老齡化。
從1988年到2024年,平安的資產規模增加了20多萬倍。從應對年輕工業化的挑戰到應對老齡化社會的挑戰,平安的責任也有了新的內涵。而對一家始終把人民需求放在首位的公司來說,時代提出的問題從來都是發展的動力,公司的本質就是用商業機制和創新手段,爲社會解決問題。就如《道德經》所言,“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從“有沒有”邁向“好不好”
按照中國老齡協會的概括,中國的老齡化有三個特點:規模大、速度快、任務重。所謂“任務重”,用經濟學家的話就是“未富先老”。
給定這樣的大背景,不難理解,要解決好老齡化問題,必須多層次、多支柱共同努力。單靠政府或單靠市場都不行。同時,雖然中國整體上“未富先老”,但中等收入羣體已超過4億,未來十幾年將達到8億,其對於商品和服務的需求已從“有沒有”邁向“好不好”,他們不僅希望延年,還要“享老”,即健康、富足、充實地樂享晚年。
我們從兩個維度來討論“享老”,一個是養老保險,一個是養老服務。
說到養老保險,中國有三個支柱:
基本養老保險是第一支柱,廣覆蓋,保基本,一支獨大。截至2023年底,全國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爲10.66億人、2.44億人、3.02億人。
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是第二支柱。截至2023年底,全國企業年金基金積累規模達3.18萬億元,參加企業14.17萬個,參加職工3144.04萬人。
個人儲蓄型養老保險是第三支柱,是對前兩者的補充,目前處於起步階段。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累計保費規模僅81.6億元,不過潛力很大。
說到養老服務,這是普遍的關切,也有不少的痛點——
過去買了傳統保險產品的,覺得產品裡包含的養老配套服務不足;服務人員的數量也遠遠滿足不了市場需求。國務院研究室主任黃守宏在國新辦吹風會上說,養老護理人員潛在的人才需求是1000多萬,現在只有30多萬。中國每千人口護士數量只有3.7人,發達國家一般是8~15人;醫療資源的利用冷熱不均。佔醫院總數9%的三級醫院承擔了全國58%的診療人次數,而一級醫院平均牀位利用率不足50%,社區醫院的家庭醫生簽約使用率不到10%;服務水平參差不齊。醫療養老服務商超過100萬家,但標準和規範的差別很大,也缺乏獨立第三方的有效監督。
一個與人民福祉息息相關、充滿着潛在高質量需求的大市場,平安責無旁貸,“綜合金融+醫療養老”躍升爲其最重要的戰略。通過投資、保險、醫療、養老四個服務平臺,服務養老保險三大支柱,構建養老金融生態,打造中國特色的管理式醫療養老服務體系,以此開啓自身的新一輪高質量增長,這就是平安集團全力以赴的方向。
極致的背後是專業
2016年,平安養老險就成爲首批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證券投資管理機構。2006年和2017年,平安養老險分別落地了國內第一單在人社部備案批覆的企業年金單一計劃,以及第一單職業年金計劃受託人招標項目。這都說明,在服務養老保險第一、第二支柱方面,平安集團是最早的先行者,目前也是規模最大的服務提供商之一。
對第三支柱,雖然總體規模尚小,但平安格外用心,不僅提供了多樣化養老金融產品,截至2023年末平安壽險有效重大疾病保單達6000萬件、總保額超8萬億元,而且創造性地提供了晚年有儲備(財富管理)、長者更長壽(健康保障)、養老有尊嚴(品質養老)的一站式建議解決方案。
2021年,平安人壽從健康、醫療、慢病三大服務場景出發,重點打造了“特色體檢、在線問診、門診預約陪診、控糖管理和重疾專案管理”五大方面的15項服務。目前慢病管理服務已覆蓋了150萬中老年人羣。
2023年開始,平安健康險又聯合平安健康(01833.HK),試點推出了“家庭醫生”+“就醫陪診+住院陪護+三日理賠”服務,提供諮詢、診斷、診療、服務的全程醫療健康管理服務。
平安產險則在5個省份13個地市爲失能人羣提供長期護理保障,定期走訪、服務重度失能人員及困難羣衆。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平安人壽與平安健康合作,整合社會專業資源打造的“保險+居家養老”服務,截至2023年底已覆蓋全國54個城市,爲8萬多名客戶提供居家養老服務。平安的策略是以人爲本,以三位一體的管家服務爲核心,構建“醫、食、住、行、財、康、養、樂、護、安”十大場景養老服務。
目前中國90%的老人選擇居家養老,而隨着家庭單元越來越小,子女往往不在身邊,“居家不靠兒女獨立養老”就成爲普遍選擇。而從平安居家養老事業部整理的案例可見,居家養老其實是非常專業的問題。
比如有的失語失能老人,過去做過手術,想洗一個舒服澡,即使身邊有家人,也可能因缺乏護理知識誤傷老人。所以平安提出“專業助浴”,當平安管家接到客戶發來的需求後,會立即聯繫供應商,安排專業助浴師上門服務。助浴前會先做科學評估,檢查老人的皮膚狀態,監測血壓、心率、血氧等,確保入浴安全。洗浴時,助浴師會調節合適的水溫,給老人按摩揉擦,促進血液循環,減少壓瘡的發生,還會通過交談舒緩老人的情緒,並格外注意保護老人的隱私部位。
爲了提升居家養老服務的標準化、品質化,平安聯合了40多家康復護理服務商及業內產學研專家,共同發佈了居家養老“護聯體”,建立起“預防-治療-康復-長期護理服務”的全鏈路服務標準,並推出了“平安無憂護”產品體系。比如有的子女不在父母身邊,也可以爲老人下單“住家護理”服務,由經過專業培訓合格上崗的護理師上門,進行神經、骨骼、心肺、疼痛等4大類康復護理服務。如果老人患有基礎疾病糖尿病,在護理會按時量血壓、血氧、心跳、血糖等數據,並定時記錄,讓老人舒心,子女放心。
“平安管家”是平安居家養老服務的品牌,包含了智能管家、生活管家和醫生管家。平安還自建了智能守護平臺,藉助智能設備監測居家環境、行爲意外、體徵健康3個方面的29項風險,一旦監測到異常告警,就會向緊急聯繫人發送異常消息提醒,生活管家則會根據異常事件的緊急程度,遠程介入,協助處理異常。
“專業創造價值”是平安的核心文化理念,“專業,讓生活更簡單”是平安的品牌口號。在打造醫療養老服務時,這些理念一以貫之,就是用最專業的標準、工具和資源,把簡單和便捷的體驗帶給客戶。
砥礪不止,無邊有恆。平安曾三十年磨一劍,引領行業的綜合金融創新。而今,源自基因裡的對責任使命的極致追求,讓它再度自我刷新,跨界到同樣與民衆幸福息息相關的醫療養老行業,二次創業,二次遷躍。
超越榜樣
1988年,馬明哲帶領13個年輕人,對着“平安”的招牌豪邁立志:“百年老店,誠信爲基。”
如果說,36年前誕生的那一刻,平安將勞合社等百年險企視爲長大後要成爲的榜樣,如今,持續自我刷新中的平安,又想要成長爲什麼模樣?
從全球對標來看,平安的藍圖,像是美國“富國銀行+聯合健康”的升級版。
富國銀行創立於1852年的舊金山,最初服務於淘金者的活動,在採礦營地開設辦事處,後來一步步成長爲全能型的以客戶爲導向的多元化金融服務提供商,是美國乃至全球最大的銀行之一。2009年初,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恐慌情緒持續蔓延,富國銀行的股價也跌到了9美元。當時的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大會上,有人提問巴菲特,如果用你所有的錢只買1只股票,你會買什麼?巴菲特回答,那就是9美元的富國銀行了。足見其對富國銀行獨特模式的青睞。金融危機後,富國銀行就進入了持續上漲的階段,目前股價57美元左右,市值超過2000億美元。
聚焦零售客戶和中小微企業主進行交叉銷售,是富國銀行獨特的商業模式。富國銀行曾在年報中強調,一切以客戶利益爲重的銷售理念,提供全面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包括個人銀行、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保險、資產管理和證券等,實現客戶遷徙和交叉銷售是其商業模式的基石,是其收入和利潤不斷增長的基礎。
而這一點,和平安的綜合金融的模式異曲同工,即面向各個業務領域提供多樣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滿足個人客戶、企業客戶和機構客戶的不同需求,通過客戶繼續率、客戶加保率的不斷提升,給用戶提供更多綜合金融產品,更多醫療健康養老服務,實現客戶價值、公司價值的不斷提升。
聯合健康則是美國最大的商業健康險公司,經營保險和健康服務兩大業務,目前市值4200多億美元。聯合健康的成功,有一點非常重要,即打通線下醫院和醫生網絡,通過預付制全程參與客戶的就醫過程,實現醫療資源的供給與控費。能做到這一點,是因爲美國以私立醫院爲主,院方之間競爭激烈,而保險公司因爲有大量客戶資源,在醫療生態中的議價能力很強。而在中國,因爲有龐大的公立醫院體系,商業保險公司的話語權一向較弱。
平安的選擇,不是複製聯合健康的模式,而是依託2.3億個人客戶和在醫療養老方面多年積累的資源,“代表支付方,整合供應方”。
首先,通過“保險+服務”,可以助力客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開展慢病防治,減少重疾發病率,從而有效減少客戶的醫療支出和保險公司賠付支出。
其次,積極構建線上線下全天候的醫療健康服務平臺。平安健康已搭建了9大專科的在線診療平臺,患者可以通過圖文、語音、視頻等方式遠程問診,7×24小時接診,60秒快速響應,疑難雜症可遠程會診;在線下,平安已佈局了綜合醫院、體檢中心、醫學檢驗中心、影像中心等業務板塊,還收購了北大醫療集團;在合作網絡方面,平安已實現國內百強醫院和三甲醫院100%合作覆蓋。
因此,平安不是像聯合健康那樣“挾客戶以令醫院”,而是充分發揮整合資源、建立標準的優勢,與醫療養老生態圈中的各相關方,共建共享,互利共贏。
聯合健康在數據分析和技術服務方面有很強優勢,旗下擁有專業公司,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爲醫療機構提供高效的解決方案,爲顧客提供疾病管理、護理協調、身心健康服務及個性化護理計劃。平安也高度重視科技賦能,截至2023年6月底,平安醫療健康專利申請數逾4400項,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醫療數據庫之一,精準診斷覆蓋疾病4600種。平安健康打造了專門爲醫生服務的“ChatGPT”AskBob智能醫生,基於4000萬醫學文獻、20萬藥品說明書、2萬臨牀指南等中英文醫療知識圖譜以及融合深度學習模型,爲醫生提供個性化精準診療推薦和輔助決策。
在前不久的2023年度業績發佈會上,平安管理層亦直言,要打造“富國銀行+聯合健康”的升級版。
如果未來的十年、二十年,平安能真正實現“富國銀行+聯合健康”的升級版的藍圖,將不僅爲最廣大的客戶提供省心、省時又省錢的服務,其自身的價值也將獲得巨大提升,並形成強大的戰略護城河。
結語
3月29日,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在《人民日報》發表了《助養老事業產業發展 寫好養老金融大文章》。他提出,老年人的就醫養老,是家事也是國事。民生就是方向,挑戰更是機遇。平安的目標是持續構建具有特色的管理式醫療養老服務體系,用專業讓老年人更幸福。
馬明哲還給2024年提了一個小目標,就是把醫療照護服務資源向老年人“周邊”“身邊”“牀邊”聚集,力爭2024年內實現“三到”網絡覆蓋至70個城市,讓老年人不出家門也能便捷“享老”。所謂“到線”,是提供及時的線上服務,“到店、到家”則是通過供應商提供線下面對面和上門服務。
從創業之初“給人們帶去平安”的初衷,到今天“讓養老變享老”的願景,人民的關切,社會的需要,國家的期望,就是平安的心心念念。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心繫人民,心繫社會,心繫國家,這纔是克服一切困難、穿越一切週期、可持續地創造價值的根本力量。
No.5721 原創首發文章|作者 秦朔
開白名單 duanyu_H|投稿 tougao99999|圖片 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