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COVID-19到ESG 建築業擁抱科技邁向永續

建築環境佔全球碳排放量的近40%,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危機扮演關鍵角色,必須有重大的改變。圖/本報資料照片

建築行業於COVID-19危機後引發關注COVID-19大流行期間,各國實施封鎖措施意外導致全球碳排放量減少。隨着疫情受到控制、經濟活動逐步恢復,碳排放量無疑會再上升,將對實現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1.5℃的氣候目標構成挑戰。而建築環境佔全球碳排放量的近40%,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危機扮演關鍵角色,必須有重大的改變。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呼籲各國政府擬訂強化氣候行動計劃應包括建築領域的積極行動,特別是建築規範和相關政策,以刺激淨零排放建築的採用。例如歐盟委員會提出「改造浪潮」,目標到2050年對歐洲2.2億座現有的建築升級爲近零能耗建築。在COVID-19之後,新建築或現有建築改造的激勵計劃將成爲歐洲鼓勵投資的重要工具,也是啓動經濟轉型的重要推動力。

除了政策制定者之外,消費者、投資者和其他利害相關者日益增強的社會和環境意識,促使建築開發商更加重視建築環境的環境、社會和治理(ESG)的問題。建築開發商已開始將可持續性納入開發標準,採用可再生能源技術、減少廢物和加強利用自然光來改善經濟、社會和環境績效。

從智慧建築到智慧空間 數據是關鍵

COVID-19帶給人們對建築和基礎設施需求的轉變,並引發新的行爲和新措施,需要藉助科技來提高建築效率和節約成本,並維運建築的健康和安全、環境品質、空間使用控制以及預警系統。

因應重返辦公室或混合工作模式的需求,我們已看到愈來愈多的空間管理解決方案,例如Johnson Controls利用數據驅動的空間管理來實現社交距離,接觸追蹤和實時通訊,確保員工能夠安全健康地返回工作場所。

Siemens提供基於位置的服務功能,會議參與者或訪客可以利用該功能獲取路線指引。這意味着未來建築營運商對智慧建築相關技術將進行更多的投資,來滿足用戶不斷變化的需求。利用物聯網技術創造可持續性和更高效環境的智慧建築將在未來幾年大量出現。

一旦有愈來愈多智慧建築的出現,下一個課題是讓不同的智慧建築互聯,結合內、外部數據形成智慧空間,而非獨立的數據孤島,進而爲周圍社區帶來貢獻。換言之,未來的發展情境將是建築物與其他建築物以及公共服務可以進行通信,智慧空間將變得更具互動性和協作性,以提供不同的公民和客戶體驗。而這背後需有大量數據的支撐,實時、可靠和可比較的數據將在建築環境中變得至關重要,並利用產生的數據作爲新收入的潛在來源,調整現有空間以滿足未來需求。

可持續性建築技術服務 生態系正成形

建築行業正值世界努力應對日益嚴重的環境威脅之際,各國政府和投資者對其ESG實踐的評估愈來愈嚴格。隨着ESG的重要性提高以及實現碳中和的各種努力,建築被視爲影響社會和環境變化的關鍵項目,建築行業迫切需要調適和轉型。

建築行業面臨必須管理與其活動相關的碳風險,從設計、建築材料、建造、營運到拆除各生命週期階段能夠準確、透明地追蹤ESG風險。換言之,建築行業需要新的技術和能力,以建立數據驅動的新商業模式,提高建築效率、可持續轉型、獲取數據和分析以及進行追蹤和報告。

而建築行業對新技術採用的需求增加,將帶動建築技術服務市場的發展機會。過去建築行業和技術往往分處在不同的世界,在不久的未來,技術將被廣泛應用於建築開發與維運的各個階段,促成與科技業者合作的新建築生態系,開發解決各種ESG挑戰的創新方式。

在此新的生態系中,建築行業將面臨三個轉變,第一,在規劃設計階段利用數位技術進行虛擬建模,透過分析實時數據來預測潛在變化和可能未來狀態,改變建築的生產模式。第二,必須從整個供應鏈和建築生命週期來思考、落實ESG,需要與生態系中的其他利害關係者合作,將催生跨企業的合作模式。第三,建築成爲獲取大數據的工具,其價值將受到建築空間數據生成多寡所影響,面對價值池變化,建築業者將成爲運用數據、技術和系統平臺的新型態建築服務商。

(本文作者爲資策會MIC產業顧問勵秀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