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心理疾病高發,煙臺市心理康復醫院專家提示:正確預防是關鍵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孫淑玉 通訊員 叢冰

春天,綠意融融、萬物復甦,一派欣欣向榮的喜人景象。但民間也常有“菜花黃,癡子忙”的說法,其意是指,春天油菜花盛開的時節,正是各種心理疾病多發和復發的時期。這種情況下到底應該怎麼應對?煙臺市心理康復醫院專家提醒市民,正確預防是關鍵!

3至5月是心理疾病高發期

據權威調查數據顯示,春季心理疾病發病率(包括複發率)平均高出其他季節三成左右。

“春季心理疾病高發的原因主要是春季日照和氣溫變化大,容易影響人的情緒,加上天氣的逐漸轉暖,人體代謝進入旺盛期,使人體的一些內環境和內分泌活動發生變化,從而引起情緒上的波動。”煙臺市心理康復醫院醫務科科長董少鵬表示,每年的3至5月,醫院心理疾患的門診就醫人次和住院人次都較其他月份有大幅上升。在這個時間段,市民極易患上慢性疲勞綜合徵、抑鬱症和精神分裂症,先兆表現主要有:睡眠障礙和情緒障礙,如失眠、情緒不穩定、易發脾氣、易疲勞等。

“春天也是各種心理疾病最容易復發的季節,許多老患者從開春後就已陸續來院就診和住院了。”董少鵬表示,有過精神病史的市民在春季必須高度警惕,提前做好預防。

正確預防是關鍵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與疾病過招如同戰場打仗,只有多瞭解一些心理衛生知識,多掌握一些尋醫問藥的正確方法,才能不受疾病的困擾。董少鵬說,雖然春天各類心理疾病高發、頻發,但大可不必“談虎色變”,“目前,受醫療條件的限制,心理疾病復發往往很難避免,但加強防治措施,積極進行早期干預,就可以降低發病率。”

董少鵬表示,社會公衆要對心理疾病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調適方法,在工作和生活中學會科學減壓,養成健康的作息習慣,一旦察覺自己有了心理問題,千萬不要諱疾忌醫,延誤治療。

同時,董少鵬提醒市民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變得孤僻,不願說話,不與人來往;無目的地亂走,做些古怪的事情,讓人無法理解;無緣無故毀壞東西,自傷或傷害他人;做什麼事情都異常緩慢,甚至整天躺在牀上不活動;變得愛管閒事,整天忙碌不停,好表現自己,亂花錢,話多、說大話;哭笑無常或獨自發笑,胡言亂語,說的話別人聽不懂;疑心重,無故懷疑別人對付自己;情緒長時間低沉抑悶、悲觀厭世;聽到不存在的聲音,聞到不存在的氣味或嚐到不存在的怪味;記憶力差,常忘記東西放在哪兒,出門後找不到回家的路;衣着不整或穿戴怪異,不知飢飽,不講衛生;癲癇發作後出現說話糊塗,躁鬧不安等;吃藥成癮,喝酒成癮;老年人變得脾氣古怪、自私,不相信自己的親人。如果您或您的家人出現這些情況,請及時到專業醫療機構尋求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