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板成臺灣永續推進器
臺灣過去50年最重要的產業是半導體產業,預估今年產值達4.7兆元,2023年成長15%,超越5兆元,半導體產業帶動臺灣經濟成長,成爲四小龍之首,國民所得超越韓國、日本,這是五年前都難以想像的臺灣經濟榮景。
但臺灣資本市場的隱憂是過於偏重半導體,新興產業無上榜前十大市值公司。美國新興科技公司佔前十大市值公司二分之一以上,韓國及日本已有生物科技、新能源等成爲前十大市值公司。
永續創新ESG(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的籌資、創投資金規模,不斷地在擴大,從2015年的2%,達到2020年的8%。臺灣交易所目前的市值佔全球的約1.5%,2021年、2022年的新上市公司,也未列入全球前15名。臺灣資本市場應該藉着新策略、國際化,加重臺灣對於全球資本市場的影響力,永續創新板塊,可以讓臺灣資本市場有更多元的板塊、市值、國際化能量。
未來大型的永續創新公司,包括能源、循環經濟等,都可以成爲臺灣資本市場市值增加、新上市公司增加的最佳來源,如果能夠包括新南向等國際型的永續創新公司在臺灣上市,將是臺灣資本市場創造2.0升級的良機,也是創造臺灣護國羣山的機會。
永續創新產業商機
最近美國市場分析師、顧問公司一致認爲,高科技公司的ESG績效,對他們的估值十分重要(Fenwick&;West,2022),32%認爲非常重要,其實對一般科技公司,也必須重視這些產業永續創新,此對於他們的市值、風險管控評估十分重要。基於這些需求,提供解決方案對於其他科技業的新創公司,也會造就未來永續創新市場板塊擴大。
根據國際投資銀行的評估,2022年~2050年之間,下列這些產業,都成爲永續創新板塊的重要來源:碳捕捉及儲存、再生能源與儲能、智慧製造與節能減碳、綠建築、電動車、循環經濟、生物塑料、親人、核融合、人造肉、智慧農業、環保清潔用品,臺灣有很多產業都已經投入上面產業,如果將這些產業適當的輔導,尤其用以大帶小的方式,就會擴大未來永續創新板的板塊,造就臺灣永續的護國羣山,同時,讓全世界的產業專家、投資人,都認可臺灣是具有提供實際解決方案的人類燈塔。
各國策略
金管會體認到新興科技帶動資本市場及經濟成長的重要性,已由證交所成立創新板,迄今已有包括新能源等公司申請上市。
發展永續創新產業的上市板塊,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好商業模式及產業平臺。
外國通訊社預估要達成2050淨零目標,全球投資可能達80兆~170兆美元;臺灣在2030年前政府要投資9,000億元帶動民間3兆元投資,包括:建築、工業、運輸、電力、負碳技術等五大投資項目。
近年來氣候變遷狀況愈發危急,地球溫度最高升高1.5度可能在十年內就會達標,全球投資氣候變遷的金額,將隨氣候變遷情況而加速,這些投資都將轉換爲交易所上市公司的數量。因此,將創新板定位及設計爲亞太地區最重要的永續創新板,具相當成功可能性。
臺灣的綠色工業革命應聚焦在我們的機會及強項,潛力商機包括:循環淨濟、淨零的電動車、綠電、綠色運輸、碳捕捉再利用、綠色建築等。
英國針對上述目標產業,提出跨國綠色金融聯盟。臺灣資本市場也應與國家淨零產業相結合,建立完整的生態系統,讓產業發展、籌資、綠色金融高度密合,同時達成實體產業發展、金融市場升級、國民所得提升的目標。
成功關鍵及展望
展望未來,創新板的成功關鍵是:一、臺灣未來9,000億元的淨零投資,都應轉型爲未來的創新板公司,臺電、中油等國營企業都在做淨零創新投資,這些創新投資除了幫助本身企業轉型外,也應考慮成爲個別上市公司,加速企業發展。
二、臺灣大型上市櫃公司應積極以大帶小,協助供應鏈中小企業減碳轉型,若供應鏈公司能轉型成爲減碳中堅企業,就能成爲創新板的未來潛在標的。
三、創新板結合臺灣永續產業轉型,應定位爲永續創新板,有清楚的品牌定位,就有更高的定價及溢價能力,能彙集投資、技術、國際競爭力。交易所應投入永續創新板品牌建立、行銷,增加國內外投資人的認知及市場分析師的參與。
四、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特斯拉、亞馬遜等早期並無獲利,資本市場應歡迎所有投資人自負風險投資。未來可仿照各國逐漸放寬投資人資格條件,讓市場認知永續創新板是投資未來、創造財富的機會,並理解相當風險。
五、交易所要成爲永續產業的生態系統創造者,高度參與政府政策、綠色金融、產業平臺等,要從過去的審查者,成爲兼負促進者功能。本人擔任董事長的ESG世界公民基金會嘗試組成ESG艦隊,讓臺灣、新加坡及歐洲的新創公司,與臺灣上市櫃公司對接或加強合作,交易所也應與各加速器、媒合平臺合作,促進生態系統成型。
六、臺灣的ESG創新方案、新創將逐漸走向海外市場,而各國解決方案也慢慢走向新南向國家,這些歐美及新南向的創新事業都可成爲創新板的潛在標的,如此,臺灣才能成爲亞太永續創新樞紐。
期待創新板成爲臺灣永續產業的引擎,讓臺灣成爲永續創新國家的推進器。(文取自證交所12月號《證券服務》雙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