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時空回家鄉 農航所推新書一同重返六十年前的臺灣

農航所典藏農復會臺灣土地利用及森林資源調查隊時期與臺灣省農林航測隊時期所使用的舊航空照片,包含1947年至1952年間美軍航拍、1954至1972年間空軍代辦農林航攝影像,以及1970年委託遠東航空拍攝照片,其中以空軍代辦航照數量最多,共有5萬6000多張。(林務局提供)

「地景的刺點:從歷史航照重返六十年前的臺灣」一書。(林務局提供)

生活在臺灣的我們,知道這座寶島以前的樣貌嗎?農委會林務局農航所與作者黃同弘先生合作,耗時2年時間投入典藏曆史航照整理、蒐集舊日事業區林型圖、森林覆蓋及土地類型圖等,與珍貴航照相互考訂,出版「地景的刺點:從歷史航照重返六十年前的臺灣」一書,書寫人文與自然的互動,交織出複雜美麗的地景,也在氣候變遷下,看到人地環境共處的考驗。

書名中的「刺點」是什麼意思?該詞除指涉航照上顯見的刺點(Prickpoint)作業外,同時也是當代攝影理論的關鍵詞之一,即照片閱讀過程中讀者可能遭遇的刺點(Punctum),例如危險機遇、引發傷逝的微細物件,該書提供讀者對於航照不同的觀看和解讀方式,更把大尺度的航照與微小的個人情感連繁起來。

作者黃同弘表示,農航所典藏農復會臺灣土地利用及森林資源調查隊時期與臺灣省農林航測隊時期所使用的舊航空照片,包含1947年至1952年間美軍航拍、1954至1972年間空軍代辦農林航攝影像,以及1970年委託遠東航空拍攝照片,其中以空軍代辦航照數量最多,共有5萬6000多張。

黃同弘說,過去航拍注重森林、海岸防風林、西部平原等拍攝,而在本書中要讀的不只這些,而是從歷史地形,包含河道、聚落等型態,融匯地理與人文,進而激發更多的可能性。

農航所所長吳淑華表示,農航所爲政府機關之中唯一具備自主航空照相能力與高效能圖資倉儲的專責單位,保有140多萬張原始航拍照片,本書蒐羅1972以前的森林資源調查、美軍航照技術支援的照片,期待明年底可以把原始航空照片全數上傳網站供全民瀏覽,讓國人認識自己居住的土地,「能收集多少就放多少。」

中研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副技師廖泫銘指出,2003-2006年中研院和農航所在數位典藏計劃中有合作,中研院負責空間圖資、航照、衛星影像等,讓國人可以從宏觀地景角度來了解臺灣的變遷,從過去的森林資源、土地利用調查,到了今天已經變成重要環境教育的一環。

廖泫銘說,農航所之後也會開放申請這些圖像,供民衆做導讀、教學,甚至藝術的創作,兼具科學性與多元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