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刺激失效 陸經濟邁入新新常態

熱門話題

面對大陸經濟發展未來,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首席專家蔡昉日前表示,2012年以來,大陸經濟伴隨人口結構變化等原因,進入到「新新常態」,認爲應對供給側營造一個「創造性破壞」的優勝劣汰競爭環境,且應該認知到,傳統宏觀的經濟刺激手段,已愈來愈不能適應當前形勢,同時仍需繼續推進戶籍制度等一系列重大的體制改革。

蔡昉之前出席2023年中國國際服貿會金融服務專題的主論壇「2023中國國際金融年度論壇」時表示,從2022年開始,大陸人口進入到一個新常態,包含人口負成長、65歲以上人口占比超過14%,這賦予經濟發展新常態出現新內容,稱之爲大陸經濟發展「新新常態」。

蔡昉認爲,經濟發展「新新常態」從宏觀、微觀2種角度可看到幾個特點,第一是總人口負成長、勞動人口加快減少,造成勞動力短缺、人力資本改善速度放慢等,使得潛在增長能力進一步下降。

第二是需求側將常態制約經濟發展。當人口負成長,消費人數自然負成長,導致消費能力、消費意願都將弱化。第三從勞動力市場觀察,勞動力短缺讓製造業的比較優勢下降,同時結構性壓力越來越大。

對此,蔡昉提出3方面的政策建議。首先針對供給側,應營造一個創造性破壞的優勝劣汰的競爭環境,讓有競爭力的生存下去,整體生產率才能提高。

其次必須認知到,傳統宏觀經濟刺激手段,已越來越不能適應當前形勢。例如以當前青年就業情形爲例,當青年就業有70%都面向第三產業,反觀傳統的刺激所針對的卻是基建投資等大項目,無法創造太多就業與政策乘數效果。

蔡昉也指出,戶籍制度等重大體制改革,歸根到底是從人口紅利轉向制度紅利與改革紅利。這不只涉及農民工,當城市近40%的人,戶口不在居住的鄉鎮、街道,勢必影響就業消費、安家立業、生育意願。爲提高經濟發展的長期可持續性,制度改革仍需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