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傳統制炭工藝 木炭窯發現寶山之美
寶山鄉公所希望傳承傳統工藝文化,邀請民衆體驗木炭窯燒窯這項技藝。(寶山鄉公所提供/邱立雅竹縣傳真)
寶山鄉長邱振瑋(左)回起幼時也常常陪伴長輩一同等待燒窯顧炭火的時光。(寶山鄉公所提供/邱立雅竹縣傳真)
寶山鄉公所正積極尋找寶山在地老文化,推出發現寶山之美系列活動,協助推廣手工制炭產業,讓更多人認識這珍貴獨特的文化資產。其中,寶山鄉「木炭的家」是北臺灣僅存仍在燒的傳統木炭窯,3個月纔出窯1次相思樹燒製無煙木炭,窯主李永興在燒窯前也會向樹木拜拜,以示對自然的敬意。
寶山鄉早期全鄉到處有炭窯,鄉長邱振瑋說,自己小時候晚上都跟着父親到炭窯燒材顧爐火到天亮,是早期寶山鄉客家莊艱苦的生活風景之一。爲讓傳統制炭工藝繼續傳承延續,邱振瑋推出發現寶山之美,並跟「木炭的家」窯主李永興合作,打開炭窯讓民衆一探究竟。
邱振瑋指出,臺灣早年農業生活時期,木炭是家家不可或缺的燃料,而在工業化瓦斯的普及後,炭窯產業逐漸走向沒落或歇業,但富有使命感的李永興秉持不服輸的精神,堅持傳承這數十年的家業。
李永興燒木炭達十餘年之久,他將傳統木炭製作融入現代思維,同時也繼承了對樹木的尊重傳統。在製作木炭之前,他們會向樹木拜拜,以示對自然的敬意。隨後將相思木放入炭窯中,在經歷28天的薰燒和28天的降溫過程中製成木炭。每個步驟都需要長時間付出大量心力,才能製造出高品質的相思木無煙木炭。
邱振瑋邀請民衆一同參與這獨特的文化體驗,也是探索傳統木炭製作工藝的絕佳機會。同時近期舉辦的 「發現寶山之美攝影比賽」,邱振瑋也認爲是讓攝影玩家大展身手的好時機,盼爲難得的出窯過程,留下珍貴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