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產訂單少3成 陸預告再報復
大陸今年終止ECFA兩波產品關稅優惠,賴清德總統國慶演說後,中國大陸12日又預告,由於臺灣未取消對陸貿易壁壘,將研究採取進一步措施。(中新社)
大陸今年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ECFA)兩波產品關稅優惠,囊括早收清單中6成出口金額,已有傳產企業家喊苦客戶訂單少掉3成,廠商傷害很深。不僅於此,賴清德總統國慶演說之後,中國大陸12日又預告,由於臺灣未取消對陸貿易壁壘,將研究採取進一步措施。
目前ECFA尚有四分之三品項、4成出口金額尚未被禁,有專家研判陸方可能對此再出手,但也不排除擴大限制其他出口大陸產品。對此經濟部迴應,中方逕以政治干擾經濟的方式,對其經濟發展,尤其是在全球的經貿信譽上,已有負面影響,應以既有機制協商解決爭端。
大陸商務部去年12月發佈《對臺貿易壁壘調查最終結論》,認定我禁止大陸2455項農工產品進口,構成貿易阻礙,今年以取消兩波ECFA早收清單減讓,涵蓋石化、機械、鋼鐵等。陸方12日再出招,大陸商務部發言人指出,自貿易壁壘調查最終結論發佈以來,民進黨當局未採取任何實際措施取消對大陸的貿易限制。「有關部門正依據對臺貿易壁壘調查結論,研究採取進一步措施。」,國臺辦對此表示「強烈支持」,並稱「責任完全在臺灣方面」。
對於大陸商務部的放話警告,陸委會表示遺憾並嚴正抗議,批評陸方的說法,坐實其對臺一連串經貿施壓舉措,是將經貿當成政治武器,經濟脅迫只會引發臺灣人民的反感,並強調政府相關機關已持續進行沙盤推演並預作準備,以確保風險可管、損害可控。
兩岸關係目前的情況不穩定,據一位傳產企業家透露,臺灣確實有被其他國家的客戶評比爲「不穩定地區」,有分散訂單的情況,過去100%下單臺灣者,就有3成分散到其他如越南、東南亞國家等地區,對於專精於深耕臺灣、無海外佈局廠商傷害很深。
該企業家表示,會被調整訂單產業多是對於地緣政治較敏感、替代性較高的產業爲主,例如製造業、大型機械設備業、輪胎業、甚至是低階的電子產業都會受害。
根據ECFA官網公佈,2022年與2023年早收清單出口額分別爲204億與157億美元,年減幅分別爲18.76與23%,2023年更創下ECFA實施以來最少出口額與最大衰退幅度。
立法院預算中心表示,大陸中止ECFA部分優惠稅率,稅率恢復爲1到12%不等,石化產業面臨關稅回升之際,2024年以來中國大陸也對臺祭出反傾銷制裁,對石化業出口大陸帶來極大衰退壓力,加上大陸自己石化業擴產,臺灣出口到中國大陸已降至2成左右,卻仍是最大的出口地區,業者經營壓力升高。
對此經濟部表示,針對石化、鋼鐵等產業,會持續協助數位化、低碳化雙軸轉型,也正推動《產創條例》10之1修法,加強產業在升級轉型上的誘因;此外也採取海外拓銷計劃或邀請海外買主採購等分散市場,除聚焦歐、美、日外,也開拓泰國、印度、墨西哥等新興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