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動了流,遍地起墳頭”,明日四月初三,這天下雨有啥預兆?

農曆的三月廿七是立夏,過了立夏節氣,也就意味着夏天到了,氣溫會回升的特別快,雨水相對來講,也會多一些。

四月初三,這是進入夏天之後的第一個甲日,老人說“初三動了流,遍地起墳頭”,爲啥會有這種說法呢?初三下雨難道不好嗎?

四月初三是一個什麼樣的日子?

按照干支歷的說法,四月初三是甲辰年己巳月甲戌日,這個是根據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兩兩相配組合而成的,一共會有60個組合,也稱之爲“六十甲子”,在這六十個組合當中,每10個就是一旬,每旬都是甲日爲首。因此,一個循環當中,就會出現六個甲日,它能起到一個預兆的作用。

六甲日分別指的是: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和甲寅。

初三,剛好就是甲戌日,在舊時人們還會祭拜“六甲”,以求風調雨順,人們普遍認爲,六個甲日晴雨應季,就預示着糧食豐收、人少病痛。

老話說“一甲管一旬,甲子管兩月”,直白一點講,逢甲日可以管未來10天的天氣,而如果遇到甲日當中的甲子日,則可以管60天。正所謂甲日晴,十日晴,甲子晴,二月晴;甲日雨,十日雨,甲子雨,二月雨。

當然這也不是說具體的晴多少天,或者是下雨下多少天,它只是一個大概的概念,也就是說,雨水偏多,或者是晴天偏多的一個概念。

“初三動了流,遍地起墳頭”啥意思?

初三就是換甲日,也就是說這天如果是出現下雨的話,那麼後續人們容易按餓,在舊時農耕時代,風調雨順,才能解決吃飯問題,如果出現極端天氣,或者是收穫受到干擾,那麼就會導致饑荒的出現,那麼遍地起墳頭,也就是很普遍的情況。

動了流就是下雨,也就是說四月初三最好是以晴天爲主,不要遇到下雨的一個情況,不然的話,後續會影響到莊稼的收成,因爲這個時候,正好是夏收的時候,蠶豆還有各種豆子,都是這個時候採收的,下雨反而是不利於採收。

要知道蠶豆這些,在以前可是救濟糧,養活了不少的人,尤其是在饑荒的時候,當收穫受到阻礙,甚至是出現腐爛的情況,在那個時候,可不僅僅是糧食減產那麼簡單。

明日四月初三,這天下雨有啥預兆?

四月初三下雨的話,意味這後續也可能出現連續的陰雨天,那麼莊稼的生長會受到干擾,夏收的作物,也會難以採收上來,這樣就容易造成減產。

當然如今已經不可能出現遍地起墳頭的事情了,但是也在告誡我們,要注意提防,天氣的一個變化,尤其是家裡種糧食的,更是要時刻的注意,以免天氣原因造成其影響,好不容易到了收穫的季節,卻沒能採收上來,或者是對採收的作物進行晾曬,這個都是人們不太願意去接受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