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素金聲丨明年起公休假增加兩天,放假辦法優化積極迴應羣衆期待

近日,國務院公佈《關於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並公佈2025年部分節假日安排。“每年多放兩天假”“抓緊買好機票準備出遊”……消息剛一發布,便受廣泛關注。

全社會最關心的,是這次調整的主要變化。可從三個維度來看。

圖爲假期相關調整海報圖

一,放假天數增加。

修改前,我國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有7個,共放假11天。根據修改後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節日維持7個,放假天數增至13天。增加的2天,1天是農曆除夕,1天是5月2日。

先看除夕。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特別除夕這天,是親朋好友團聚的重要時刻。近些年,除夕主要靠調休或者靈活休假進行保障。經過此次調整,除夕重新納入法定節假日的範疇強制放假,春節假期也從7天變成8天,這有利於通過制度安排保障羣衆更好團圓過年、更好享受傳統節日。

再看五一。最近幾年,在安排五一這個“中假”時,我國都是通過調休2天湊成5天長假,這種往前、往後各調1天的方式會涉及三個星期的正常作息。此次調整後,五一增加了1天法定節假日,加上2天週末,只需調休1天即可形成5天假期。雖說放假總天數沒有變化,但調休減少也會降低對正常工作和生活節奏的影響。

二,放假規則更明確。

經過調整,我國法定節假日將形成“2長假+1中假+4小假”的三段式佈局——“2長假”,即春節假期除夕至初七鎖定8天,國慶1號至7號鎖定7天;“1中假”,即五一放假調休5天;“4小假”即元旦、清明、端午、中秋,節日當天除逢週三放假一天外,其他都能保證3天小長假。國慶節放假如逢中秋節,則合併放假8天(比如2025年、2028年)。

近年來的實踐中,有關方面已經形成了較爲固定的調休原則。此次《辦法》更是將調休原則進行明確和公佈。這樣一來,調休原則清清楚楚,放假安排明明白白。老百姓對着日曆就能排出未來幾年的放假安排,可以提前對節假日進行科學合理規劃。具備條件的,還能通過帶薪休假形成更長假期,更加自如地休息、旅行、娛樂。

三,調休辦法更優化。

近年來,我國通過調休安排,使勞動者在特定的節假日期間能夠享受到更長的連續休息時間,在保障居民探親、旅遊休閒等需求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不過,也有一些“拼湊”出的假期讓羣衆感到不適應,認爲其會打亂生活和工作節奏。爲了進一步優化調休設計,《辦法》明確: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可合理安排統一放假調休;除個別特殊年節外,法定節假日假期前後連續工作一般不超過6天。

那麼,如何評價這次調整?可從兩方面理解。

一方面,這次調整積極迴應了羣衆的期待。

《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制定以來,先後於1999年、2007年、2013年進行修訂。這些年,經濟社會發展、產業結構升級、服務業比重上升、生產效率提高等因素,客觀上爲增加節假日提供了基礎。同時,不少老百姓也期待在生活水平更高的同時,享受更多閒暇時光。

據有關方面介紹,近年來通過“兩會”提案建議、網絡媒體、專題調研等多種渠道,廣泛收集整理了羣衆意見建議,爲修改《辦法》做好了準備。今後,隨着《辦法》實施,羣衆休息休閒需要將得到更好滿足。同時,這次調整還能對擴大消費、推動服務業特別是旅遊休閒業發展帶來利好。

另一方面,這次調整適應了我國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形勢。

經濟社會發展是一個動態循環系統,各個環節環環相扣。放假這件事,涉及歷史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產業結構變化、全社會勞動效率、羣衆休息休閒需求等許多方面,直接關係每個人的休息和每個單位的運行。天數過少,會影響老百姓的生活質量、健康水平。天數過多,又會對企業生產、產業發展、經濟運轉帶來影響。調整起來,也要統籌考慮、走穩“平衡木”。

這次調整,本着考慮不同羣衆、不同方面訴求的初衷,力求找到全社會“最大公約數”。期待《辦法》發佈後,相關部門和地方落實落細相關政策,確保羣衆享受到政策帶來的好處。特別要積極推動帶薪年休假制度進一步落實,讓羣衆在法定節假日之外,通過年休假實現更加充分和靈活自主的假期安排。

經濟社會在不斷髮展,休假安排也要與時俱進。總體來看,這次調整體現了穩中求進、循序漸進的原則,體現了“既盡力而爲、又量力而行”的思路。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裡,隨着我國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節假日安排還將進一步優化,我們每個人工作與生活、勞動與休閒的時間分配將更加合理,幸福指數也會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