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的下一步:公共藝術串連社區記憶

圖、文/非池藝術

城市美學來自在地文化的累積,並蘊含當地居民的互動。7月初的臺西蚵貝壁畫《希望之海》遭強制拆除事件,在非池中「文化下一步」網站中,羣聚許多關心臺灣藝文發展議題,共同探討公共藝術之發展。

社羣公共藝術作品蘊含了參與者記憶、在地人情感認同,具備地方運動環境運動、藝術教育、地方景觀及文化行銷價值。臺西《希望之海》蚵貝壁畫策劃人許秀雲、蘇活希望之海壁畫行動聯盟指出,政府應重新思考社羣公共藝術的公共意義與藝術價值,並審視作品的拆除、重建、移置等相關政策制訂。

創作者而言,公共藝術應該跟公共建築、跟環境有關藝術家李明道接受非池中人物面對面專訪時,來到基隆公共藝術的設置實景,他以基隆市花的顏色進行公共藝術的設計。「他們是一家人,穿一樣顏色的衣服胸前都有一顆心,會心跳,代表說他們同心協力把大家心力貢獻在這裡,一起建設一個好社區,我就用一個疊羅漢概念做這個作品。」

點閱非池中藝術網所設置的「文化下一步」網站,可以看見各個層面視覺藝術議題。主辦單位非池中藉由產官學界代表的引言,搭配相關影音報導露出,以柔性訴求和理性討論,串連藝文愛好者對文化政策的關注。

【公共藝術相關討論】http://tinyurl.com/8e6bvh2【文化下一步:該視覺策的時候活動網站:http://tinyurl.com/9pkkaar【加入「非池中藝術網」粉絲團,同步連線不間斷】http://www.facebook.com/artemperor2009【李明道HD貼身專訪9分鐘影音全紀錄】http://ppt.cc/czG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