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芳快評》國產疫苗施打,不妨緩一緩
疫情持續蔓延,國產高端疫苗解盲成功,另一種國產的聯亞疫苗也傳出捷報,可能在七月開始取得緊急授權施打。但這兩種疫苗都只完成二期試驗,安全性與有效性受到各方質疑,前副總統陳建仁提議用免疫橋接方式處理第三期試驗課題。
疫苗製造是一門專業,可否施打應該按照科學根據決定,在科學根據不足、民衆信心不夠狀況之下,輕易決定全面施打國產疫苗,恐怕會造成新的問題。
陳建仁認爲國產疫苗有助於疫苗的自給自足,成功的話有可能讓生技業成爲下一座護國神山,這是事實。但如果臺灣在去年全球疫情猛爆之際,就接受英國阿斯特捷利康公司三億劑疫苗的疫苗代工合約,臺灣就可以有一座現成的護國神山,一樣可以自給自足,這個機會卻被陳時中的短視錯過了。
如今國際大廠代工訂單無望,只能靠自己的技術獨力研發疫苗,國產疫苗是否能夠獲得國際認證尚且不提,能否應付變種病毒更是疑慮,目前新型冠狀病毒已經演化出英國變種、南非變種與印度變種,甚至現有的疫苗已經無助預防印度變種。
高端和聯亞的國產疫苗能否對付肆虐中的英國變種病毒,到目前還未能證實。看來人類必須和新冠病毒長期共處,未來可能每年都要施打新冠疫苗,才能確保安全。國產疫苗其實不急於今年登場,因爲這是一場持久戰。
病毒肆虐之際,政府應拋棄扶持護國神山的窠臼,以救急的態度全面向國際採買疫苗,國產疫苗不妨延後一年施打,讓國產疫苗通過科學檢驗和國際認證,纔不會讓國人打下一堆安慰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