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市開紅盤背後隱憂?揭掛牌數字的迷思
根據《財訊》報導,3月新車掛牌數創下18年新高,看似即使連續長假、新車調漲,也澆不熄市場買氣,車廠釋出「淡季不淡、全年可期」的訊息,但事實真是如此嗎?(圖/財訊提供)
今年第一季的臺灣車市在接二連三的長假中結算,雖然工作天數比起去年同期減了不少,新車掛牌數卻上演大躍進,累計第一季總掛牌數爲11.17萬輛,年增7.1%。若觀察單月數字,光是3月就貢獻4.4萬輛,較2月成長34.6%,年增率也有12%,更創下自2005年3月以來的同期新高紀錄。
《財訊》報導指出,龍頭車廠和泰汽車表示,這顯示在政府多項老車汰舊換新購車補助,以及車廠持續導入新商品及擴大販促作法的刺激下,民衆對於購買新車的需求在疫情之後未見改變。也有業者指出,由於三月有大量進口車交車,也是讓首季車市開出紅盤的主因。
第一季掛牌 多是去年訂單
詭異的是,《財訊》也發現,回春的好消息才傳出一天,瑞銀就發佈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全球車市將由2022年的供不應求,在2023年下半年轉爲供給過剩達6%,意味將有約五百萬輛車賣不出去,可能爆發新一波價格戰,市場又因此議論紛紛。
車市前景陷入多空交雜的氛圍,究竟如何從整體數字判斷端倪?首先要知道,新車掛牌量統計指的是交車量,不能與當前的市場買氣畫上等號。例如2022年車市原來頗爲熱絡,但卻爆發零件供應斷鏈,最吃緊時國產車的候車期最長要4至6個月,進口車則是八個月以上,少數車款甚至得等兩年,導致最後2022年掛牌數反而低於市場預估,僅42.9萬輛,較2021年衰退4.5%。
《財訊》報導指出,業界人士並不否認,「今年第一季交的車,很多都是去年的訂單。」真實情況是因爲塞港狀況解除,只要原廠能出車,物流的時間已大幅縮短,因此帶動進口車量大增。像特斯拉、Lexus都是剛好船期在3月到港,交車掛牌量得以一口氣年增逾5成,補上了國產的豐田、本田、中華三菱、裕隆日產等相較去年仍然衰退的空間。因此,第一季的掛牌數字,直接解讀爲淡季不淡,其實有些牽強;若以此推論全年市況,也有相當風險。
三大變數 左右下半年車市
那麼,實況究竟如何?據業者表示,近期店頭買氣確實不差,上半年車市在第2季有銷售競賽的刺激下,表現應該是可以期待的;只是缺車的問題仍未完全解決。資深汽車專業評論、Car浮浪共同創辦人蔡至兼就調查,目前各國產車廠手上,尚未消化的訂單至少從1千5百張起跳,且去化速度不一。去年爲了因應物料不足,有不少產線都減班因應,至今產能尚未完全恢復,因此不難想像,第2季的新車掛牌數字,大半仍會是由遞延的訂單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