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字節、估值26000億,美國人太空創業,幹成全球最大獨角獸
2008年8月3日,隨着獵鷹1號火箭第三次試射失敗,馬斯克徹底陷入絕境。
SpaceX的錢燒光了,投資人不願繼續追加投資;SpaceX之外,馬斯克旗下的特斯拉也快要發不出工資了.......
彼時,馬斯克唯一住的房子還劃給了前妻。一夜之間,馬斯克輸的只剩底褲。
投資人給馬斯克指了一條明路:在SpaceX與特斯拉之間做取捨,將所有資源集中一處,或許能活下來。
但馬斯克決定,“付出自己全部來拯救兩個孩子。”用他的話說,丟下特斯拉代表着“可持續能源戰役失敗”,而放棄SpaceX則意味着“跨行星計劃的毀滅”。
SpaceX在馬斯克心中的地位,要更爲關鍵。因爲特斯拉有許多替代者,沒有馬斯克新能源車照樣前行;但肩負馬斯克太空使命的SpaceX無可替代,做這一行的人太少了。
死馬當活馬醫,馬斯克開始向親朋好友借錢。eBay首任總裁斯科爾給他送來了資助,谷歌謝爾蓋借了他50萬美金,合作伙伴金博兒爲他賣掉了近40萬美金蘋果公司股票,就連普通員工也給他簽上了支票......
但這無異於杯水車薪。好在關鍵時刻,PayPal成立的創始人基金最終送上了2000萬美金,讓SpaceX保留了活下去的可能。
但這也僅僅是一種可能。SpaceX能否能活下去存在取決於:獵鷹1號火箭第四次試射能否成功!
9月28日下午4時,在獵鷹1號火箭第四次試射前,緊張到極點的馬斯克只得去遊客密集的迪士尼樂園,紓緩心情。
或許,SpaceX命不該絕。隨着第二級火箭升空,馬斯克舉起雙臂、狂歡不易。
馬斯克與SpaceX創造了歷史!第一個由私人制造、從地面進入預定軌道的火箭發射成功了。
3個月後,SpaceX從NASA獲得了一份價值16億美元的商業合同。馬斯克以“我愛NASA”的推特,宣告了SpaceX重生。
隨後,SpaceX在狂人馬斯克推動下乘風破浪。
2022年,SpaceX估值1000億美元。雖然,此刻SpaceX估值只有特斯拉市值的十分之一,但它預示着馬斯克在“登陸火星”之前,先一步濃縮到了商業化的門檻兒。
2024年6月,阿照SpaceX要約收購價估算,公司估值超過2000億美元。
更瘋狂的還在後面。半年後的2024年冬,當SpaceX同意以每股185美元,從內部人士手中收購12.5億美元股票時,SpaceX估值升至3500億美元(約2.6萬億元人民幣),成了全球估值最高獨角獸企業。
用了16年時間,馬斯克將SpaceX(太空探索公司)從瀕臨破產做到全球第一。
此前,在很長一段時間,全球估值最高的獨角獸企業是我們熟知的字節跳動。
馬斯克和他的SpaceX再一次創造了歷史。這個志在“火星移民”的冒險企業家,用22年時間打造了一個震驚世人的航天商業帝國。
透過一個簡單的時間線,可以一覽SpaceX的發展全貌:
· 2002年,馬斯克創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
· 2008年,獵鷹1號火箭第四次試射成功。
· 2012年,獵鷹9號運載火箭將一艘載有455公斤的貨物的龍飛船送入軌道。
· 2020年,SpaceX的航天器龍飛船將兩名宇航員送往國際空間站。此前10年,漂亮國一直無法將人類再次送入太空。
· 2021年,SpaceX開展樂首次純商業載人太空飛行任務,再次將四名普通人送入太空。
· 2024年10月,SpaceX星艦完成“筷子夾火箭”任務,將火箭的重複利用技術更進一步。
· 目前,“星鏈”星座在軌衛星規模6764顆,佔全球在軌衛星總量超60%.........
馬斯克心中,“讓人類成爲跨行星物種”使命,正在一步步靠近!
設計師參與制造,低成本散裝SpaceX
巨大成就之外,大衆最感興趣的是:馬斯克的SpaceX是如何打造的?
研究完大量資料發現,逐夢火星最大的難題不是高大上的技術,而是基於設計、生產、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瑣碎的製造難題。或者乾脆說,是基於成本考量下的創造難題。
爲解決這一難題,整個SpaceX發展史,就是馬斯克親身參與的一場“廉價”“製造”馬拉松式長跑。
爲什麼要追逐廉價?除了商業(融資有限)考量,用馬斯克的話說,他的目標不是搞幾次太空旅遊,而是登陸火星。這個極其燒錢的高難度、長工期項目要想實現,必須要以最廉價的製造方式持久推進。
爲了廉價製造,馬斯克的一個策略是,把昂貴的零部件全部替換。
馬斯克決定讓團隊從航空航天系統外採購零部件,並加以改造。比如NASA空間站中一個門閂要1500美元,SpaceX的工程師用浴室隔間門上的插銷改造而成,成本只有30美元,是前者的1/50。
再如,在得知獵鷹九號有效載重倉空氣冷卻系統成本300萬美元時,馬斯克讓工程師買來一臺成本600美元商用設備空調,改了其中的泵,用在了火箭頂部。
不止簡單改造,馬斯克另一個顛覆性的創造,是讓設計師進工廠,親上製造一線。
爲了製造出更簡單的通信衛星,星鏈負責人容克薩極其大膽的將彼此分離的衛星天線與飛行計算機合在一處,接着將花哨的東西統統去掉。最終,容克薩將星鏈衛星打造成了一個平板衛星,成本是常規衛星的1/10。
2018年,馬斯克在參觀星艦時遇到了難題。“如果繼續用碳纖維材料,我們註定得倒閉”。
當時碳纖維材料每公斤130美元,不僅昂貴,還製造緩慢。在看到早期阿特拉斯系列火箭用了不鏽鋼之外,於是星艦全面換上不鏽鋼。
當團隊指出不鏽鋼會比鋁鋰合金更重時,馬斯克不以爲然,“來,算一下具體數字”。最終結果是,在宇宙環境中,鋼能使火箭更輕,強度更高的鋼也更適合裝載超低溫燃料液氧。
定下用鋼打造星艦壁後,馬斯克開始僱傭那些沒有碳纖維專業的工人,這又節省了一筆成本。馬斯克諮詢焊接工人星艦壁多厚,在得到“4.8毫米”答案後,他問“4毫米行不行?”最後星艦壁變成了4毫米。耗材減少之外,更重要的是重量減輕,這意味一系列成本下降,包括動力燃料等。
爲將低成本製造貫徹到底,馬斯克還發明一個“白癡指數”:暨零部件總成本與原材料成本的比值。白癡指數越高,代表越不經濟,更被馬斯克認爲是“白癡”。
用這個指標,馬斯克和他的工程師將猛禽發動機做了大手術。他們過了20個白癡指數最高的零部件,最後制定了一個瘋狂的計劃:12個月將發動機成本從200萬美元降到20萬美元!自然,不鏽鋼再次被委以重任。
其實很早,馬斯克便贏得了“鋼鐵俠”的美譽,但很多人不明白其中真正的內涵:在很大程度上,馬斯克通過廉價的“不鏽鋼”材料設計與應用,推動了SpaceX巨大成本節省,實現了太空技術與商業的兼顧前行。
從某種意義上看,馬斯克打造的SpaceX,給人一種不真實的感覺:就像是過家家,而不是某種高科技創新活動。
但最終SpaceX以一種“草臺班子”式的創造精神,顛覆了整個航空航天的成本結構。
馬斯克的咆哮,缺乏共情的製造狂人
逆人類、反常規的研究,向來阻力甚大。
馬斯克必須身體力行。
《史蒂夫·喬布斯傳》與《埃隆·馬斯克傳》的作者艾薩克森曾指出:與喬布斯更加註重產品設計中的美感不同,斯克更關心製造和落地執行的問題。
換言之,一旦喬布斯完成設計構想,他便會將問題拋給下游產業鏈,自己則從未去過工廠。但馬斯克會花費大量時間於工廠車間,以研究如何實現低成本高性能製造產品以及讓大規模生產最終進行下去。
親臨一線的馬斯克,除了有激情渲染,也時常帶着怒獅般的咆哮。甚至一不滿意,就要換方案、換負責人。
2020年5月,SpaceX完成了將宇航員送入空間站的壯舉。5月後,又成功發射了11顆衛星,成就舉世矚目。但馬斯克卻一反常態,逆勢加了緊迫感。
他深夜造訪了39A發射臺,在只看到了2個人工作後大發雷霆。“我們在可那維拉爾角有783名員工,爲什麼只有兩個人在工作?”馬斯克給負責發射任務的副總裁48小時準備一份報告,說明每個員工都在幹什麼。
馬斯克不受控制憤怒有時也能帶來奇效。最初,在猛禽發動機成本控制上,被罵得狗血淋頭的盧卡斯便是這樣的例子。
這位從小對太空癡迷,在斯坦福讀書時堅信“用工程材料構建未來”的工程師曾表達過自己心跡,“當被馬斯克大批特批時,我告訴自己鎮定下來,不要崩潰”“要把一切成本計算清楚”。
盧卡斯最終離開時說,“如果猛禽發動機是性價比最高的那款,還能把人類送上火星,那一切個人犧牲都無所謂。”
另一名工程師克雷布面對馬斯克變臉的做法是,“不斷重複他說過的話,這樣會讓他放心(不至於發怒)。”
因一份報告被馬斯克攆走的漢斯,爲SpaceX工作了足足20年。在最後道別、即將離開時,馬斯克開始看手機,瀏覽推特。在助手提醒馬斯克,“這可能是他完成的最後一次發射任務時”,馬斯克直言“我知道”,隨後看了一眼,略作點頭。
“我沒有覺得他冒犯了我,”漢斯說道,“他只是缺乏常人的真情流露。”
事實上,在《埃隆·馬斯克傳》一書中,同理心是馬斯克最爲缺乏的特質之一。對於身邊的人,他有時會很粗暴,有時更爲冷酷異常。
馬斯克的弟弟金博爾曾言,自己是家族裡遺傳到同理心基因的那個人,他關心周圍人的感受。相比,不管家庭基因還是與父親性格里惡魔做鬥爭的經歷,都讓馬斯克缺乏這一特質。
馬斯克給出了自己的解釋,“我批評時對事不對人,重要的是他要找到一條完善的反饋迴路,吸收意見、有所改善。”接着他話鋒一轉,“物理學纔不關係你是否難受,它只關心火箭能不能飛上天。”
當然,這不妨礙馬斯克自詡“對整個人類充滿同理心”。很多時候,他想象自己是一個超級英雄,正在努力拯救人類。
具體來看,他試圖提高人類的生存概率,他希望突破人類自身的界限,將我們帶到另一個星球,讓我們以全新的視角審視宇宙。
這就是爲什麼他對登上火星抱有如此強烈的緊迫感。在這種艱難的目標下,他願意釋放更多的咆哮。
這也無比契合馬斯克三個使命:讓人類成爲跨行星物種、進入可持續能源時代,以及確保人工智能安全並符合人類價值觀。
結語
行文至此,我們更多是談馬斯克基於“讓人類成爲跨行星物種”的實踐與探索。
雖然這是馬斯克的第一使命,但他所從事的遠遠不止這些。
在進入可持續能源時代第二使命下,特斯拉一度做到了全球第一,近年在銷量上被比亞迪超越。在第三使命人工智能領域,他投資的OpenAI風靡全球,他創建的腦機接口引領風潮。除此之外,馬斯克還是推特的掌舵人,引領輿論風潮。
2021年1月7日,特斯拉每股突破260美元,馬斯克以1900億美元身價一舉超越貝索斯成爲世界首富。
2024年,憑藉特斯拉股價突破400美元,以及SpaceX估值提升至3500億美元。受其推動,馬斯克的淨資產達到了4740億美元,大幅甩開了後來者。
驚人的財富與極具爭議的性格,讓馬斯克在漂亮國媒體面前兩極分化。部分主流媒體將他妖魔化,當然也有一些人爲他加冕、奉若神明。
僅從商業視角看,馬斯克是一個熱愛冒險的人,並在科技探索與商業回饋中做到了某種高度統一。
冒險,讓馬斯克屢屢攤上大事。根據美國《紐約時報》消息,馬斯克及其SpaceX面臨至少三項聯邦審查,以調查他們是否遵守旨在保護國家安全的聯邦報告規定。
應了他爲自己總結的那句,“我爲暴風驟雨而生,風平浪靜不適合我。”
*文章參考,《埃隆·馬斯克傳》,沃爾特·艾薩特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