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涌長三角》:探索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三重密碼
“以前可能也都是好苗子,但是沒有進行精準化的一對一的幫扶,現在就是講你是個好苗子我們就幫你,好學生讓你考上北大清華,就這種方式來輔導。我們要讓他從小樹長成參天大樹,要結出豐碩的果實。”
中新蘇滁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趙永賓在面對滁州成功招商蘇州中新集團、完成合作、攜手共贏時感慨的說道。“好苗子”變成“參天大樹”,既是長三角區域內不同地區發展的美好祈願,更是近年來長三角實現一體化舉措的成效總結,而像蘇滁這樣在長三角區域內進行“一對一”精準結對幫扶、共贏發展的故事,在《潮涌長三角》裡不勝枚舉,百舸爭流,千帆競發,潮涌浪高,共創美好!
近期,由總局宣傳司業務指導,安徽廣播電視臺、中共安徽省委黃山市委宣傳部和滁州市委宣傳部聯合出品,滬蘇浙皖四省市廣播電視臺聯合成立的紀錄長三角工作委員會統籌策劃,國家廣電總局“十四五”第一批紀錄片重點項目《潮涌長三角》播出,該片緊緊圍繞長三角一體化相關要求,全面呈現長三角三省一市和有關部門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方面的具體實踐,聚焦政策體系、基礎設施、科技創新、民生改善、生態環保等五個方面的創新舉措與突破發展瓶頸的案例,進一步展示長三角地區發展的深層次肌理與新方向,通過一個個聚焦個體奮鬥的普通人的故事,共同繪就出一幅恢弘磅礴的“新時代城市發展畫卷”。
風從海上來,潮涌長三角。新時代的長三角故事,也是奮力打造中國式現代化的奮進故事。而關於長三角迅猛發展的“奮鬥密碼”,通過該記錄片,又能得到怎樣的精準把握?
第一重密碼
聚焦樸素的平凡奮鬥者
奏響共同發展的協奏曲
《潮涌長三角》雖然核心主題聚焦的是長三角地區城市的聯動與發展,但是其關注落腳點仍然在“人”這一主體,即那些在城市中生活着的人,他們的生存狀態、生活方式,甚至期盼希冀都與這座城市息息相關。
趙建平
示範區第一張跨區域上海人才居住證(翁文星)
在紀錄片中,發表了《兩個“湖長”吵相罵》文章的趙建平用自己的影像語言一針見血的指出行政區域劃分治理帶來的治理難題;來自馬來西亞,已經在蘇州發展和生活了20多年的蘇州華德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翁文星,則時刻關注着就學就醫以及住房等社會熱點議題;受制於長江天塹阻隔,期待修建一條便捷的跨江鐵路,是以林鎵陳爲代表的廣大蘇中、蘇北地區羣衆多年來的夢想……還有建設滁寧城際鐵路的馮華鬆、開展江海直達業務的王德付以及賦能紡織產業、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錢逍敏等,30多個典型人物和案例,通過白描的手法被鋪陳開來,如果說那些日新月異的城市建設是長三角區域發展的“面子”,那這些普通人的奮鬥故事則是長三角區域發展的“裡子”。
錢逍敏
城市的一屋一橋,記錄着時代和生活的變遷,而生活在其中的普通人的生活狀態、理想抱負,則預示着城市的變化與未來。
《潮涌長三角》主創團隊摒棄了對於經濟發展過程中領袖人物的關注,轉而選擇找尋與長三角地區高度關聯、在一體化過程中見證、參與、甚至無形中產生推動促進作用的那一部分羣體,邀請他們從自己的故事出發,以小見大,以點帶面,以情動人,而相關領域專家的理論分析和闡述,如經濟學名家陸大道、王一鳴、範恆山、周振華、陳雯等,他們的見解則從理論上解析了長三角區域率先實現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意義所在。
潘建偉
《潮涌長三角》雙線並進的奮鬥聲音奏響了國家復興、社會發展、個人命運相統一的協奏曲,長三角區域發展的第一重奮鬥密碼——個人奮鬥價值也隨之顯現出來。
第二重密碼
以精美畫面和科技魅力抓牢注意力
凸顯創新進取的創業氛圍
如何讓50分鐘的城市發展紀錄片脫離工業影像的枯燥感?
答案是不僅要有打動人心的故事,更要有吸引眼球的畫面!
爲了能讓觀衆更好的對長三角的發展成果有直觀的瞭解,紀錄片在視覺呈現上也頗爲用心,既有大量的俯拍和遠景鏡頭,讓觀衆充分領略到大江大河的磅礴之美,也有近景與特寫,白牆灰瓦的徽派建築、小橋流水的水鄉韻味,都讓江南底蘊與精緻透過熒幕撲面而來,而對於高精尖技術精細入微的拍攝,更是讓觀衆對於前沿科技的發展驚歎不已。
“道班”,原指公路或鐵路的養護組織,《潮涌長三角》中一開始的道班也如觀衆生活中常見到的那樣:人去樓空、鐵鏽斑駁、荒草叢生。在黃山市,像這樣閒置、破敗、廢棄的道班,有60多個,且大多都位於旅遊風景區、城鎮核心位置旁。
在經過創新改造之後,今天的道班一個個均已成爲交通與文旅融合的新業態樣板。驛站、民宿、酒店、康養基地、徽州書院、公路博物館、低空飛行基地,乾淨整潔、典雅舒適、影影綽綽間錯落有致,哪裡還有半分頹敗模樣,換了新顏的道班通過紀錄片的鏡頭更是美的如同一幅畫,不僅拓展着觀衆對於文旅產業發展的認知,更是吸引着觀衆對其的嚮往之情。
當然,吸引觀衆眼球的不僅是片中如畫的景緻以及後天打造的勝地,還有其所展現出來的尖端科技的魅力。
在第三集《科創先鋒》中,甄鴻波向觀衆講述着他與車聯網小鎮之間的故事,他向觀衆暢想着未來,聰明的車可以自己停到車位上。而上海仙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產品與運營的副總裁唐彥也通過鏡頭展示了環衛自動駕駛車輛自主定時啓動、高精度垃圾識別、覆蓋式清掃、精準貼邊、自主規劃線路、釐米級精準定位等功能以及小程序預約無人巴士所具備的行人車輛避讓、自動變道、自動轉向、紅綠燈識別等功能……一系列“黑科技”不斷衝擊着人們對於智能車輛的認知。
紀錄片通過對創新舉措的展現和科技魅力的展示牢牢地吸引着觀衆的眼球,讓他們在一集50分鐘的時長中,感受着長三角地區銳意進取、務實拼搏、包容友好的創業氛圍,而這正是長三角地區的第二重奮鬥密碼。
第三重密碼
凝結精神積澱
彰顯價值底色
第三重密碼則是整個紀錄片所凸顯出來的濃郁的長三角文化氣質,這種文化氣質凝結在不同人物身上的精神光點中,也蘊藏於長三角通過一代代人努力拼搏所取得的一個個輝煌成就中,它不僅是長三角區域城市的文化氣質,更是生活在長三角地區人們的精神支柱,還是《潮涌長三角》帶領觀衆“知往昔”“思當下”“奮鬥未來”的價值底色。
《潮涌長三角》從2021年初啓動調研,2021年6月開始拍攝,歷時三年,節目組走遍長三角,紮根長三角,記錄長三角,全面呈現了5年來長三角三省一市和有關部門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取得的突破,從孤立隔閡、落後破舊到今天的貫通融合、多元友好,紀錄片以時間爲軸線,縱向記錄着長三角的標誌性建築、人文故事和發展階段,而不同行業、領域又如錨點橫向散開,共同書寫着長三角地區各方面的發展狀況。
曾經由於行政區劃的阻隔,導致的“三不管”“斷頭路”地方保護、權責不清等等問題,今天在長三角一體化這個巨大的經濟舞臺上,三省一市共同協商、共同謀劃,打破壁壘,制度創新,實現了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共贏;曾經咫尺兩地卻如天塹難以相聚,今天的長三角互聯互通,互保互濟;曾經企業原始創新領域難突破,一個又一個“卡脖子”難題成爲企業發展的掣肘,今天一批批國際領先的科技創新成果相繼問世,長三角正在成爲中國乃至全球的科技創新高地!
這些今昔對比無一不在訴說着兩個關鍵詞“一體化”和“高質量”,而這種對比也有利於讓觀衆從一個地區日新月異的發展舉一反三的去思考一個區域、一個國家的發展路徑,從而對“一體化”發展產生更深度的價值認同,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觀衆的自豪和愛戀之意,並在這種情緒的引導下,將更多的熱情投入到現實生活中,爲建設美好家園、共促祖國繁榮而努力奮鬥。
就像中科院院士首屆長三角一體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陸大道所說的:“在長江三角洲城市羣裡面,進行着示範和取得經驗,然後把改革開放的一些經驗,擴大到全國更多的城市地區和廣大的區域範圍之內,帶動全國的改革開放的發展對新時代的高質量發展,和進一步的改革開放,都有重要的意義。”
認識一個國家,往往始於一座城、一羣人。《潮涌長三角》通過個人奮鬥的波折與拼搏、城市發展的瓶頸與合作、科技進步的掣肘與突破,在不斷帶給觀衆視覺衝擊的同時,也大大縮短了觀衆對於長三角各地區的認知距離,而片中巨大的歷史感、代入感、親切感也在時刻激發着新時代對於長三角進一步的觀察與解讀,爲以中國式的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提供着樣本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