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頭觀瀾丨南水北調 國之大事

5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南陽市淅川縣考察南水北調工程。淅川是中線工程的核心水源區和渠首所在地。潔淨清澈的南水從這裡出發,跨江淮、穿黃河、依太行,千里北上,將一渠清水送往京津腹地。南水北調,爲什麼被習近平總書記稱作"國之大事"?《潮頭觀瀾》,爲您解析。



△點擊收聽本期《潮頭觀瀾》音頻版

宏偉設想 世紀工程

水是生命之源,汩汩清水,滋潤大地,哺育萬物。打開中國水資源分佈圖,黃淮海流域人口、經濟總量佔到全國的35%,水資源量卻只佔7.2%。如何破解"北缺南豐、分佈不均"的困局?

1952年,毛澤東在視察黃河時,首次提出了南水北調的偉大設想。他說:"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點水來也是可以的。"經過近半個世紀的規劃論證,最終從50多種方案中選出東、中、西三條調水線路。

2002年12月,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調工程正式開工。

2013年11月,東線一期工程通水,自揚州江都水利樞紐取長江水,供水範圍涉及江蘇、安徽、山東三省。2014年12月,中線一期工程通水,從丹江口水庫取漢江水,向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供水。

△南水北調線路示意圖(圖/南水北調工程官網)

制度優勢 辦成大事

李白詩云:"黃河之水天上來。"千年之後,這一暢想化爲人間現實:南水北調規劃最終調水448億立方米,相當於一條黃河的水量!

南水北調工程,是世界規模最大、距離最長、受益人口最多、受益範圍最廣的調水工程,也是極端複雜的系統工程,既要解決工程建設領域許多世界級難題,又要統籌考慮經濟、社會、生態等多方面的因素。

黨中央、國務院立足國情水情,建設南水北調這一重大戰略性基礎設施,體現了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南水北調工程,還離不開數十萬建設者的辛勤勞動,離不開移民的巨大奉獻。以丹江口水庫蓄水爲例,數十萬人的故鄉永沉水底。在2015年的新年賀詞中,習近平主席特別向移民表達了敬意。

△丹江口水庫(資料圖)

南水北調工程,充分體現了中國智慧,充分彰顯了大國實力,有力證明了中國製度、中國道路的顯著優勢。

功在當代 利在千秋

南水北調工程連接長江、淮河、黃河、海河,構成我國水資源"四橫三縱、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總體格局。截至今年4月初,南水北調已經累計調水418億立方米,相當於近3000個西湖的水量,直接受益人口達1.2億。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南水北調工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南水北調借南方之水,解北方之渴,實現了"南北共飲一江水"的夢想。如今,在北京城區,每10杯水中,就有7杯是來自南方的清水。河北500多萬人告別了長期飲用高氟水、苦鹹水的歷史。

△南水北調中線穿黃工程(圖/南水北調中線幹線工程建設管理局)

南水北調也爲北方的綠色發展提供了源頭活水。中線工程向沿線開展生態補水超過54億立方米,華北部分地區地下水水位止跌回升。北京的地下水水位自2016年以來累計回升超過3米。南水北調工程還有力帶動了沿線地區的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持續籌劃 造福人民

2014年12月,隨着南水北調工程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東、中線一期工程建設目標已經全面實現。習近平在重要指示中,對後續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希望繼續堅持先節水後調水、先治污後通水、先環保後用水的原則,加強運行管理,深化水質保護,強抓節約用水,保障移民發展,做好後續工程籌劃,使之不斷造福民族、造福人民。

△航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陶岔渠首(資料圖)

就在半年之前,2020年11月,總書記實地考察了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源頭——江都水利樞紐。他指出,要把實施南水北調工程同北方地區節約用水統籌起來。不能一邊加大調水、一邊隨意浪費水。

根據規劃,南水北調工程三條線路的建設時間約40~50年。今年3月公佈的"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推動南水北調東中線後續工程建設,深化南水北調西線工程方案比選論證。

南水北調,既是一條調水線,也是一條生命線,將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刻下新的印記。

監製丨申勇 趙雪花 龔雪輝

主筆丨馬喆

播講丨姚科

音頻製作丨劉逸飛

視覺丨陳括

編輯丨王繼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