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千億資金搶籌 三成股票型ETF價格“失真”

證券時報記者 吳琦

在近期的火爆行情中,ETF二級市場價格受到了搶籌資金的衝擊,與基金份額參考淨值(IOPV)產生較大偏離。

統計數據顯示,自9月24日以來,合計有65只ETF漲幅超40%,最高漲幅則達到58%。截至9月30日,溢價幅度超過2%的ETF數量達到217只,折價幅度超過2%的ETF數量則達到113只。綜合來看,價格出現異常的股票型ETF數量佔比高達三成。

與歷次主題ETF、行業ETF充當反彈急先鋒不同,本輪行情反彈力度最大的ETF非寬基ETF莫屬。比如,創業板相關寬基ETF漲幅霸榜,相關ETF反彈幅度普遍在40%以上。

ETF像普通股票一樣在場內交易,投資者可在交易所二級市場進行買賣,但其價格的波動走勢並不像股票那樣獨立,而是緊跟基金份額參考淨值。因爲資金衝擊、資金清算日期不同等原因,ETF二級市場價格常常會與基金份額參考淨值出現偏離,呈現溢價或折價狀態。

如果股票市場或ETF市場出現顯著的資金搶籌現象,ETF常會出現明顯的折溢價現象。如果溢價幅度較大,基金公司還需要發佈溢價風險提示公告。

近期,已陸續有相關ETF發佈溢價風險提示公告。9月27日,BOCI創業板ETF(159821)在盤後公告稱,二級市場的交易價格出現了較大幅度溢價,交易價格偏離基金份額參考淨值的幅度較大,特此提示投資者關注二級市場交易價格溢價風險,投資者如果盲目投資,可能遭受重大損失。

同日,易方達上證科創板100增強(588500)的二級市場收盤價相對於當日的基金份額參考淨值溢價幅度達到了19.68%。爲了保護投資者的利益,該基金於9月30日開市起停盤1小時,截至當日收盤,溢價幅度仍高達7.57%。

“買入溢價幅度高的ETF,除了面臨正常價格波動外,還要面臨溢價消失的摩擦成本,投資者應該保持理性。”一位基金觀察人士告訴證券時報記者,ETF溢價往往出現在市場比較亢奮的階段,資金爲了搶佔先機,蜂擁而入,推高ETF二級市場價格,使其明顯偏離基金份額參考淨值。

統計數據顯示,自9月24日以來的5個交易日內,A股、港股相關ETF就錄得了超過1100億元的資金淨流入,其中華泰柏瑞滬深300ETF淨流入額接近300億元,南方中證1000ETF、南方中證500ETF的淨流入額亦均超100億元。9月30日,資金仍在加速進場,單單滬市ETF獲得的淨流入資金就有近500億元。可見,在本輪行情中,ETF無疑扮演了重要的助推器角色。

針對近期ETF明顯的折溢價現象,有分析人士認爲,這種現象不可持續,ETF不可能出現長時間顯著的折溢價狀態。從歷史數據來看,ETF折溢價幅度超過1%的數量,佔比僅在1%左右。9月30日出現大幅折價的ETF主要分爲兩類,大部分情況是ETF成份股的漲幅較大,超過了ETF的漲停價,因此產生了折價;另一種情況是小部分ETF流動性較差,交易不活躍,導致二級市場價格低於基金份額參考淨值。

顯而易見,ETF明顯的折溢價現象也體現了ETF投資的風險。因此,上述分析人士也提示投資者,在進行ETF投資時,應保持審慎態度,合理配置資產,做好風險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