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市檢察機關高質效履職助文物和文化遺產“活”起來

近年來,昌都市檢察機關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物和文化遺產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保護第一、依法管理、有效利用、深挖價值”理念,以公益訴訟檢察高質效履職,助推昌都文物和文化遺產“活”起來。

制發檢察建議,讓“邦達倉故居”遺址重煥生機

位於昌都市芒康縣的“邦達倉故居”,因長年受風雨侵蝕和其他原因的影響,毀損十分嚴重。由於相關文物保護主管部門重視不夠,資金缺乏,導致“邦達倉故居”保護和管理不到位,“邦達倉”家族以商抗日事蹟挖掘、宣傳力度不夠,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

2023年7月,芒康縣人民檢察院向該縣文物保護主管部門制發檢察建議,建議及時對“邦達倉故居”進行保養維護、搶險加固、修繕,並完善文物保護措施。

檢察建議制發後,芒康縣立即啓動實施西藏昌都市芒康縣“邦達倉故居”維修保護及展示利用工程。經過大約一年時間的保護與建設,2024年7月,芒康縣“邦達倉故居”陳列館開館。該起案件被最高人民檢察院評爲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典型案例。

開展監督辦案,推動烈士紀念設施長效保護

爲進一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捍衛烈士榮光,近年來,昌都市檢察機關積極開展英烈紀念設施公益訴訟保護專項活動。針對羣衆提供的轄區烈士陵園墓體開裂、碑文不清、雜草叢生、環境衛生差等線索,昌都市檢察機關通過走訪陵園、實地勘察等方式瞭解了具體情況,制發檢察建議8份、磋商3件,以監督辦案推動烈士紀念設施長效保護。

江達縣人民檢察院針對該縣烈士陵園設施破損問題組織召開公開聽證會,並向行政機關宣告送達檢察建議,督促相關管理部門申請專項資金,對烈士陵園進行修繕和保護,取得良好效果。

加強溝通協作,探索開展預防性檢察公益訴訟監督

八宿縣境內的怒江大橋是318國道進藏要道,當年爲了修建這座大橋,解放軍戰士獻出了熱血、乃至生命。

爲進一步弘揚“兩路”精神,加強怒江大橋遺址保護,當地檢察機關通過磋商、公開聽證、實地走訪等方式,加強與相關行政機關和屬地政府展開溝通協作,努力在充分挖掘怒江大橋革命事蹟中發揮檢察職能作用。經多方努力,八宿縣怒江大橋被評爲西藏自治區第一批革命文物點,八宿縣修建了怒江大橋遺址紀念館,將怒江大橋打造成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資源教育基地。

今年上半年,昌都市檢察機關持續助力寺廟文物保護建設,在強巴林寺、孜珠寺、查傑瑪大殿、左貢寺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設立檢察公益訴訟聯絡點,與文保、民宗等部門建立檢察公益訴訟文物保護協作機制,及時梳理文物數量、種類、級別,制定有力保護措施,探索性開展預防性檢察公益訴訟監督,爲昌都市文物保護提供堅強的法治保障。

文物和文化遺產對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和加強民族團結方面具有極爲重要的意義。據介紹,下一步,昌都市檢察機關將圍繞摩崖石刻、傳統村落、自然遺蹟保護與發展等方面持續發力,以公益訴訟檢察監督,推進文物和文化遺產法治化、系統性保護和合理利用,爲文物和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貢獻檢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