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和比亞迪在鬥什麼?插混是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嗎?

長城汽車向比亞迪發難,焦點落在了比亞迪的常壓油箱。這件事大家基本已經瞭解。

至於這裡面孰是孰非,不在咱們本期節目的討論範疇。

我們要研究的是,長城想和比亞迪背後爭的到底是什麼。

什麼常壓油箱,在童子看來不過是虛晃一槍,

背後折射出來的是汽車廠商們,對新能源汽車市場佔有率上的焦慮。

因爲只有市場之爭,才能讓企業發瘋。

那麼,爭搶的到底是個什麼市場呢?

要我說,就是插混,而非純電動。

今天的節目裡咱們就來談談這個。

關注童子不迷路,下面我們正式開始。

01 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悄變

新能源汽車市場現在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新車主選車正在從純電動過渡到插混。純電動已經不香,爲什麼這麼說呢?

童子認爲有兩個原因:

原因之一是插混相比純電動,具有巨大的價格優勢。

純電動汽車製造成本里,最貴的顯而易見就是電池。所以只要動力電池價格一天打不下來,純電動車的價格也就一天下不來。

現在打得下來嗎?未來幾年打得下來嗎?很顯然短期內沒戲。

而消費者花了大錢都在電池包上,自然心理不平衡。

原因之二是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還不完善。

目前雖然國家在大力扶持充電樁建設,但充電慢、充電不方便,一個樁充電就要被獨佔幾個小時,這導致純電汽車在長途出行上存在客觀困難。

稍微跑起來就有里程焦慮。一旦遇到交通堵車問題,耗幹了電量只能在道路趴窩等待救援拖車,成本高、體驗差。

綜合這兩點來看,稍微思考一下都會覺得插混肯定是更香:又能兼具燃油車和純電車兩者的優勢,又能完美避開燃油車和純電車的劣勢,自然選擇插混的消費者就越來越多。

這是感性上的認識,當然除了感性,我們也要有理性的數據支撐。

一份來自和訊網的分析報告,標題爲《2023年新能源車的11個趨勢》,文中有這樣一組數據顯示:

這個數據也坐實了插混好賣過純電動的客觀事實。

而長城汽車舉報比亞迪的時間節點選在了比亞迪宋Pro DM-i冠軍版上市這一天,就顯得特別的微妙了。

舉報點落在了汽車油箱之上,車型選在了比亞迪的DM-i,也就是超級插混上,這是什麼意思呢?

結論各位看官們自行揣測,我就不說了,省得惹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至於他們到底在爭什麼,我們可以從其他角度看一看。

02 長城和比亞迪在爭什麼?

昨天關於長城舉報比亞迪事件,我發過一條微頭條,其中有提到,在當下的“反目成仇”之前,其實兩家車廠有過一段甜蜜期,表現就是互贈商標以示友好。

2021年11月,比亞迪曾將自己公司註冊的商標“魏”,轉讓給長城汽車使用;

彼時比亞迪在中國市場銷量第5,市場份額5.3%;長城第7,市場份額4.9%。

可能是因爲排名比較接近,還能相談甚歡,青梅煮酒論英雄,對臥坐談天下如何分;

3個月後,2022年2月,長城汽車也把自己擁有的“登陸艦”商標,轉讓給了比亞迪使用來作爲回報,雙方感情再度升溫。

然而,這不過才一年時間,市場上到底發生了什麼?雙方感情咋就突然“破裂”,彼此之間要拔刀相向呢?

咱們再來看銷售數據:剛剛過去的4月,比亞迪榮登汽車銷量榜首,市場份額11.7%;而長城汽車落得第9,市場份額僅剩4.2%,進一步下行。

大家都是開企業吃飯,一堆員工要養,不是做慈善,差距一旦拉大,生死存亡之際,越是友商,越是互相客氣的背刺,也就非常符合邏輯了。

這件事不僅僅是汽車圈首創,看看手機圈這些年相互拉踩,互蹭熱度求上位求曝光,越是友商,越互相揭短互相刺傷,見怪不怪也是自然了。

如此看來,所謂拿一個常壓郵箱做文章,不過是由頭,趕在某車發佈蹭熱度,重出江湖求曝光,回到聚光燈下才是其行爲背後的真正動機了。

然而,企業間的良性競爭也好,惡性競爭也罷,不過都是品牌間走馬燈的輪換,你方唱罷我想登場。

而其背後折射出來的那“五彩斑斕的黑”,纔是咱們老百姓更應該留意的“光”。

那麼,這次讓我們看到的是個什麼光呢?

03 什麼光?

在比亞迪之後,銷量排行榜上今年所有的汽車廠牌勢必都要押注在這插混之上。

期間必會掀起一場新的腥風血雨,裡面既有瘋狂的價格戰,也會有因爲內卷不得不提升的技術水平和製造能力。

而這一切都會給咱們老百姓帶來最終的實惠,有價格方面的,有技術方面的,有駕乘體驗方面的。

未來幾年想買車,如果你有里程焦慮,如果你有價格顧慮,不妨把目光多留意在插混車,和那些能生產插混車型的廠牌上,福利優惠必然要接踵而來了。

信不信由你。我是童子@烈焰童子,感謝老鐵們看到這裡,今天咱們就聊到這兒,點個贊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