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反覆問問題恐是失智警訊 專家教4招減壓對策

高醫岡山醫院神經科主任周秉鬆指出,失智症患者除了藥物治療外,還需要家人支持與專業團隊協助。(畫面翻攝/紀爰高雄傳真)

失智症除了影響記憶力,還伴隨行爲與精神症狀,成爲照顧者一大挑戰。圖非當事人。(畫面翻攝/紀爰高雄傳真)

若家中長輩經常反覆問同樣問題,記憶力、理解明顯變差,可注意是否爲失智前兆,若評估確診爲失智,高醫岡山醫院神經科主任周秉鬆提出4招,包括穩定作息、減少環境刺激、溫和溝通和尋求治療,都能減緩患者或家屬焦慮。

失智沒藥醫,但能透過專業治療改善!周秉鬆分享,日前接獲1名86歲失智老翁,反覆問家人同樣問題、記憶力明顯變差,甚至擅自將鄰居盆栽抱回家,情緒極不穩,一開始家人以爲老翁年紀大健忘或心情不好,但這情形持續了3年,求助神經科才發現老翁罹患阿茲海默症。

周秉鬆表示,隨着病情發展,老翁出現日夜顛倒情況,白天昏昏欲睡,晚上精神亢奮,甚至忘記洗澡、刷牙,且情緒變得冷漠,對周圍事物失去興趣,也不再關心健康,去年家人發現老翁深夜會跑出門,騎着鄰居的腳踏車回家,還因此跟對方起衝突,雙方鬧上法院。

老翁確診阿茲海默型失智症後,透過藥物治療,雖然記憶力稍微穩定,但行爲波動仍存在,不僅影響患者本身,對照顧者也是一大挑戰,因爲照顧者得隨時應對患者各種突發狀況,以及這些行爲可能引發的法律訴訟問題。

家人需要理解,失智患者並非故意做出某些行爲,而是疾病所導致,周秉鬆提出4招能減少患者的不適應與焦慮,包括建立穩定生活作息、減少環境刺激、溫和溝通、尋求專業協助。

周秉鬆表示,讓失智患者培養定時起居,創造安靜穩定的環境,至於家人就得辛苦點,當患者有情緒波動或不當行爲時,要保持冷靜避免責備,用簡單明確的語言進行溝通,也可藉由醫療團隊、社工和心理師,協助處理行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