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國際博物館日 中研院重磅研究成果化爲線上科普展
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表示,疫後的實體世界逐步恢復常態,惟博物館的數位轉型勢將持續深化。他表示,本次院內各學科特別製作科普線上展,展現了各領域知識百花盛開的豐富樣貌,更首度運用開放街圖(OpenStreetMap)、維基百科與維基數據(Wikidata)等開放資料,打造「ALL at Once」探索地圖,視覺化呈現逾300家「開放博物館」內容來源機構的全球據點。
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召集人陳熙遠透露,作爲一個結合典藏管理、研究展示的複合式平臺,「開放博物館」除了積極促進多維度的數位策展,近年更與院內外機構合作建置子站臺,建構「數位庫房」基礎服務。藉由功能模組化之優勢,可依各機構需求客製化打造站臺,使之兼具典藏、展示、管理、教育、研究等多重功能,進而扮演機構「數位庫房」之角色。如此一來,藏品及研究素材之「保存」更能與時俱進。
剛上線的「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數位博物館」,即試圖整合該所數位資源,以「數位展示」、「數位典藏」、「數位閱讀」及「數位學習」,探索於數位世界轉譯人類學知識的可能性,促成典藏文物與各界重新連結。經典民族誌的數位化,不僅推出數位文本,更意在促成開放閱讀(open reading),甚至是共作閱讀,讓被研究者(原住民)也呈現自身觀點。本次亦以創用CC授權,釋出第一批(逾1.2萬件)館藏文物與田野影像。
除了學術科普展與收存展示合作單位的藏品,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開放博物館」亦持續蒐羅國內外館所的開放資料,目前全球內容來源機構已逾300家,遍佈東亞、歐洲、美洲、大洋洲等,平臺內可供近用的跨地域數位藏品達24萬件。繼去年首推藏品數位漫遊示範體驗,讓民衆無縫探索全球73家機構與個人精選典藏,今年進一步打造「ALL at Once」探索地圖,首度運用OpenStreetMap、維基百科與Wikidata等,視覺化呈現前述300多家典藏機構的全球分佈據點,一窺其在「開放博物館」的所有數位內容。同時,民衆亦可透過此地圖,概覽全臺博物館。
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理事長洪世佑指出,「開放博物館」長久以來扮演匯聚各博物館所、民間藏家與文化機構相關資訊之角色,讓民衆可隨時隨地且持續與文化、歷史、藝術產生連結。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定爲「博物館、永續性與健康福祉」(Museums, Sustainability And Wellbeing),意味着博物館的定位將更貼近民衆、貼近生活。他表示,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將持續支持,深化「開放博物館」對大衆的影響。
518國際博物館日已成國內博物館界共襄盛舉的盛宴,對於各大機構的大力響應,陳熙遠深表感激。未來,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將持續提高「開放博物館」量能,擴大無邊界數位博物館的更多可能性,激發新知識的產生與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