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微博

特別聲明

本微信公衆號堅持第三方獨立研究平臺的市場定位,積極響應並貫徹國家政策導向,助力國家高質量發展戰略,致力於向讀者傳遞正能量,分享作者及市場優質研究成果,搭建互動交流平臺。本微信公衆號在原創文章中力求做到言之有理、論之有據,如涉及到侵權、誹謗、信息採編錯誤等事宜,請於後臺留言,經覈實後,我們將立即給予更正、刪除,並進行公開道歉。

【正文】

本文聚焦新浪體系內的新浪與微博。

一、微博最新動態簡述(一)2021年3月微博的母公司新浪完成私有化,正式從美股退市

2020年7月6日晚間,新浪披露其管理層計劃將其私有化。2021年3月23日,新浪正式宣佈完成私有化,從美國納斯達克退市,新浪隨即更名爲新浪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成爲一家由新浪董事長曹國偉和新浪管理層共同控制的私人企業。針對此次退市,曹國偉則對外宣稱新浪與微博作爲母公司和子公司同時爲上市公司,形成了不甚合理的資本架構。

(二)被國家網信辦約談,2021年1-11月累計對其實施44次處置處罰

2021年12月14日,國家網信辦通過官微發佈公告,稱其近日對新浪微博、總編輯進行約談,針對近期新浪微博及其賬號屢次出現法律、法規禁止發佈或者傳輸的信息,情節嚴重,依據《網絡安全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責令其立即進行整改,嚴肅處理相關責任人。同時,北京市網信辦對新浪微博運營主體北京市微夢創科網絡技術予以300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據國家網信辦披露信息,2021年1-11月期間,北京市網信辦對新浪微博共實施44次處置處罰,多次予以頂格50萬元罰款,共累計罰款1430萬元。

(三)2021年12月在港交所二次上市,但市場似乎並不買賬

2014年4月17日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微博(WB),於2021年11月18日通過香港聯交所聆訊後,於2021年12月8日正式在港交所掛牌(9898.HK),成功二次上市。不過上市後,微博的股價表現並不理想,市場反應一般,首發價格爲272.80港元/股,首發當日收251.60港元/股,而截目前已下挫至235.60港元/股(美股價格爲30.21美元/股)。

二、新浪(微博母公司)體系的發展簡史

新浪體系的發展可以歸納爲兩個階段。

(一)1998-2006年:Pre-曹國偉時代(搭建VIE架構與推動新浪上市)

新浪體系的第一階段爲1998-2006年,這一時代曹國偉並非新浪體系的真正主人,但卻是其發展歷程的見證者,搭建了VIE架構、主導了新浪的美股上市、新浪的成長與壯大並見證了新浪體系內部的權力角逐。

1、1993年12月,四通利方信息技術(即新浪網的前身)成立,由四通集團(段永基擁有)、王志東及嚴援朝共同創辦。

2、1998年12月,1967年6月出生的王志東(與搜狐的張朝陽、本站丁磊一直並稱爲網絡三劍客)創立新浪(四通利方與美國華淵資訊合併後形成),彼時姜豐年任新浪公司的董事長、王志東任總經理。

3、1999年9月,受時任新浪首席運營官茅道臨的邀請,曾在普華永道任資深審計經理的曹國偉正式加入新浪公司,並先後擔任財務副總裁(1999年9月至2001年1月)、執行副總裁(2002年4月至2003年6月)、聯席首席運營官(2004年7月至2005年9月)、總裁(2005年9月至2013年2月),同時在2001年2月至2006年5月期間,曹國偉還擔任新浪的首席財務官。曹國偉在新浪期間主導了新浪的上市以及收購廣州訊龍和深圳網興的整個過程。

4、2000年4月13日,成立僅兩年的新浪以VIE架構的模式在納斯達克上市,而由新浪首創的VIE架構(亦被稱爲“新浪模式”)成爲中國互聯網公司赴海外上市普遍採用的模式,隨後本站、搜狐紛紛採用這種模式赴海外上市,以規避外資不能參與互聯網業務的限制(即政策規定境外公司不能投資中國互聯網公司、外資亦不能在境內從事互聯網業務)。

具體看,就是通過貸款協議、投票權和表決權協議等,把數家公司捆綁在一起。再通過授權、技術服務及管理諮詢等協議,把VIE公司的收入“轉回”。

5、這一時期,新浪因在世界盃、科索沃戰爭、悉尼奧運會以及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轟炸等報道中表現突出,而一舉取得巨大成功,成爲中文第一門戶網站。截至目前,新浪與騰訊、搜狐、本站並稱爲中國四大門戶網站。

6、不幸的是,新浪上市之後不久便遭遇互聯網泡沫,新浪股票一度跌至1美元的谷底,王志東亦因此被牽連。以董事長姜豐年和段永基(投資人)等爲代表的5名董事於2001年6月1日在董事會上罷免王志東在新浪的一切職務。同年6月25日,王志東召開媒體會,並質疑新浪董事會決定的合法性。

應該說,王志東的出局,暴露出新浪內部股份分散引發的隱患,也爲後來曹國偉對新浪進行管理層收購埋下了伏筆。2003年05月12日,時任總裁汪延擔任新浪首席執行官,並任董事一職。

7、2002年4月,新浪正式推出新浪無線業務。其後通過2002年1月融合新浪無線、2003年1月收購廣州訊龍、2004年3月收購深圳網興等兩個動作奠定了新浪當時在無線增值業務上的霸主地位。

8、2006年5月,曹國偉從汪延手中接過新浪CEO的位置。2008年3月31日,段永基全面退出新浪董事會,汪延接任代理董事長。

(二)2005年:爭奪控制權,推出反盛大併購的“毒丸計劃”

毒丸計劃在我國企業史上有兩次比較經典戰役,一次是寶能萬科之爭,另一次則是新浪與盛大之間的角逐。

1、2005年初,盛大董事局主席兼CEO陳天橋通過旗下四家直接控制的子公司,以每股23.17美元的價格瞬間吞併728萬股(佔新浪股份14%)。2005年2月19日,盛大發布聲明稱截至2005年2月10日,盛大已經斥資2.30億美元購進新浪19.50%的股權。根據美國的法律規定,一旦盛大持股達到20%,則新浪和盛大必須合併財務報表,並表後盛大則會成爲新浪的實控人。

2、2005年2月22日,新浪推出“毒丸計劃”,聲明稱對於已持有新浪股票的新浪股東(不包括盛大及其關聯方)按照1:1的比例獲得認股權證,原股東可用權證發行時股票價格的半價來行權(每個購股權的行使額度爲150美元),獲得股票。此舉導致盛大的股份直接從19.50%被稀釋至2.28%,無奈之下盛大不得不選擇離場,新浪的控制權得以保留。

(三)2009年至今:新浪正式邁入曹國偉時代(實施管理層收購計劃)

1、2009年9月28日,新浪宣佈以曹國偉爲首的管理層擬以約1.80億美元的價格,購入新浪560萬普通股,成爲新浪第一大股東,從而曹國偉成爲了新浪的實控人,結束了新浪一直以來股權較爲分散的狀態。

這也被視爲中國互聯網領域的首例MBO。

2、2009年8月新浪正式推出微博,因此微博誕生至今不過12年的時間。成立後不久,微博便分別於2010年推出第一代微博移動應用程序、2012年推出廣告變現服務(即2012年開始創收)、2013年推出粉絲通、2016年推出直播功能、2021年12月微博正式在香港聯交所掛牌(融資規模爲30億港元)。

三、新浪體系的基本經營情況(一)關鍵人物:以曹國偉爲代表的管理層(杜紅、王高飛等人)

新浪體系的關鍵人物主要爲以曹國偉爲代表的管理層。

1、曹國偉是新浪體系的核心,擔任新浪、微博、微夢創科網絡科技(中國)的董事會主席與董事以及新浪的首席執行官,並通過新浪控制微博。

2、杜紅擔任新浪的總裁與首席運營官、微博的董事。

3、王高飛則擔任微博的CEO與董事。

4、其它關鍵人物還包括王高飛、曹菲等人。其中,杜紅、曹菲、王高飛以及林丹虹分別作爲新浪與微博體系的高管,分別持有北京新浪互聯網信息服務(上海新浪數字科技與北京支付科技的母公司)的股權比例爲27.34%、27.09%、22.79%和22.79%。

(二)三大板塊:微博、樂居與新浪金融(現已更名爲新浪數科)

新浪體系主要有三大主體構成,即2008年2月成立的樂居、2009年8月成立的微博以及2017年1月成立的新浪金融。這裡僅對樂居和新浪金融進行討論。

1、樂居(房產板塊):易居、新浪與騰訊三家共主

2008年2月25日,新浪與樂居正式宣佈新浪將分拆其房產及家居頻道,成立北京怡生樂居信息服務公司。同年7月1日新浪房產改版爲新浪樂居。

(1)2009年10月,易居(中國)控股將旗下克而瑞信息諮詢業務與新浪樂居合併,成立中國房產信息集團並在納斯達克上市。2012年4月,易居中國(2007年8月在美國上市)與旗下中國房地產信息集團(2009年10月16日在美國上市、股票代碼爲CRIC)合併,樂居則成爲易居中國的全資子公司,中國房地產信息集團隨即退市。

(2)2014年3月31日,在樂居上市前夕,騰訊通過子公司THL O Limited以1.80億美元的對價從樂居母公司易居中國手中認購了樂居19201800股普通股票,持股比例約爲16%,認購價爲1.8億美元。並在2014年4月17日登陸美股後又認購了2029.42萬美元。目前樂居控股的持股比例分別爲易中國持股55.84%、騰訊持股15.52%、新浪持股比例則由之前的31%降至目前的12.86%。

(3)不過2016年至2018年期間,樂居一直處於虧損狀態。例如,2020年6月,樂居更是因未及時提交年報而遭遇警告。2017年和2018年,新浪都因爲對樂居的投資而在財報中錄得虧損,分別爲3080萬美元和910萬美元,2019年則獲得510萬美元收益。

2、新浪數科(金融板塊):擁有保險經紀、支付、基金銷售等牌照

(1)新浪體系的另一大板塊是新浪金融投資管理。2017年1月,上海新浪金融投資管理正式成立,2019年9月,新浪金融更名爲上海新浪數字科技。

(2)2017年7月,新浪戰略投資於2015年8月成立的北京微聚未來科技,微聚未來也於2017年3月正式上線微博借錢服務併成爲微博借錢的運營主體。

(3)除微博借錢外,新浪體系還包括北京新浪支付、撫州市新浪網絡小貸、基金銷售、興業保險經紀以及重慶市與衆融資擔保等金融板塊。

(三)規模與營收情況:新浪在走下坡路、微博雖優質但增長亦受限

雖然新浪體系有三大主體,但微博無疑是新浪體系的核心,且從這幾年的規模與營收等數據來看,大致有以下幾個特徵:

1、新浪本身在走下坡路,其淨利潤近年來一直爲負增長,即新浪在走下坡路。這大概率也是新浪從美股退市的背景。從微博對新浪的應收款項來看,新浪某種程度上是依靠微博在支撐着(即靠微博輸血)。

2、微博雖然是新浪體系內最優質的主體,但近年來經營情況也不樂觀,業績增長空間有明顯受限,這表明新浪體系目前在經營方面已出現一定困局。

(四)微博的主要經營模式:製造話題、帶動流量,收入主要依靠廣告

1、微博作爲社交媒體平臺,其經營模式主要是通過持續不斷地營造或搶佔話題制高點,利用KOL的影響提高流量,來擴大、維持及活躍用戶羣和提高用戶參與度,以吸引更多的內容創作者和商業夥伴,並帶動廣告營銷等收入的增長。目前微博在中國擁有最大的名人、明星和KOL網絡。

2、作爲社交媒體平臺,其關鍵在於活躍用戶的數量。目前微博的用戶來源主要依賴於手機制造商等應用程序預裝合作伙伴、應用程序等程序化購買合作伙伴、國內手機制造商App商店等應用市場以及騰訊應用寶、百度手機助手、360手機助手等路徑。截至2021年6月,月活躍用戶達到5.66億戶(位居第四大社交平臺),平均日活躍用戶達到2.46億戶(位居第五大社交平臺)。

3、如前所述,微博業務的持續性在於能否成功擴大和留住大量活躍用戶及提高這些用戶在微博平臺的整體參與度。不過在用戶流量及參與度方面,微博的競爭對手呈逐漸擴大以及激烈程度呈逐漸提升的態勢,主要對手包括(1)通訊工具和其它社交App(如微信、QQ、陌陌等);(2)新App及網站(如騰訊、字節跳動、百度、本站、搜狐及鳳凰新媒體等;(3)多媒體App(如抖音、快手、嗶哩嗶哩、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西瓜視頻、小紅書、陌陌及歡聚集團等)。

4、微博自2012年開始通過及營銷服務獲得收入,而這幾年來的絕大部分收入亦主要來自在線廣告及營銷服務,2018年以來,廣告收入貢獻了微博全部收入的86-88%之間,整體上看廣告對收入的貢獻比例較爲穩定。

四、微博與阿里之間關係密切

微博與阿里之間有着非常密切的戰略合作關係。

(一)2013年4月,阿里在與微博進行46次談判之後,最終放棄全資收購微博的目標,轉而以5.86億美元的對價成爲微博的第二大股東。2014年4月微博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後,阿里進一步增加了對微博的持股比例至32%,隨後針對微博的持股比例便穩定在30%附近,也即阿里是微博的二股東。

(二)2013年4月至2016年1月,微博開始與阿里巴巴及其關聯企業進行戰略合作。根據微博披露的信息,2013-2015年期間,與阿里巴巴之間的戰略合作貢獻了微博收入的30%左右,儘管這一比例近年來有所下降,但目前阿里巴巴仍爲微博的最大客戶,因此,微博與阿里巴巴之間有很深的利益綁定關係。

綜上,微博目前是新浪體系內最爲優質的主體,曾藉助於明星及KOL的影響力迅速積累了海量用戶,多年以來始終站在熱門話題的制高點上。但近幾年的數據亦顯示,新浪本身在走下坡路、對微博的依賴似乎越來高,微博本身的發展似乎也陷入了窘境,不僅要面臨抖音、微信等對手的競爭,還需要面臨來自政策部門的規範,其近年推出的一些變革舉措似乎成效甚微,而相應的生存空間無疑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挑戰。例如,這兩年國家網信辦對飯圈亂象、明星榜單、應援集資、組織互撕等現象進行規範以及對微博進行約談等。

(完)

免責聲明

本微信公衆號所載的資料、意見及推測僅反映發佈當日的判斷。本微信公衆號中所載內容不代表任職單位的立場,不代表任何投資意見或建議。本微信公衆號不對任何因使用本微信公衆號所載任何內容所引致或可能引致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本微信公衆號對所載原創內容保留一切權利,未經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複製、發表或引用本公衆號所載的任何原創內容。如徵得本微信公衆號同意進行引用、刊發的,需在允許的範圍內使用,並註明出處爲《濤動宏觀》,且不得對相關內容進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

點個在看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