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火山遊”火爆出圈催生新業態
(原標題:“草原火山遊”火爆出圈催生新業態)
1月8日,繼烏蘭察布文旅發佈“1月11日,烏蘭察布察右後旗草原火山繼續‘嗨歌崩迪、火熱來襲’”後,察右後旗文旅遊傳來喜訊:該旗冬季運營的11家民宿,這周預訂了125間房,比上週多了27間。自活動以來,基本每週入住都在100間左右。
夜登火山現場。
火山嗨歌現場。
2024年該旗過境遊客434.8萬人次,旅遊收入34.7億元,同比去年分別增長129%和151%,提供4000多個就業崗位,帶動3000多戶農牧民收益,戶均增收4.5萬元。眼下,察右後旗從“火山”一個產業謀富拓展到各項產業抱團共富。
以民宿產業發展爲路徑 激活鄉村振興動能
曾經的察右後旗1986年被確定爲第一批國家扶貧開發重點旗縣,也是自治區深度貧困旗縣,農牧區危土房佔比高,人居環境差,歷史欠賬多。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是該旗的真實寫照。
民宿外景。
民宿內景。
近年來,察右後旗立足天然火山資源、察哈爾文化資源和閒置鄉村資源,結合烏蘭察布市旅遊發展總規劃,發展出了獨具特色和文化內涵的火山文旅產業集羣。
察右後旗把京蒙協作資金集中投入到有優勢、有體量、有前景、有效益的產業中,帶動產業就業幫扶。依託獨特的萬年火山羣資源優勢,利用銜接資金及京蒙協作資金,投資9000多萬元,發展火山旅遊產業,建設了南、北遊客服務中心,規劃建設奶酪、溫泉、冰雪、星空、民宿等五個小鎮,打造鄉村振興新支柱。
盤活利用農村牧區閒置房屋建設民宿143家,其中,甲級民宿1家,丙級民宿11家,民宿規模位居全區前列。
因爲有了火山,很多沉睡資產得以甦醒,繼而“生金”。原來火山腳下的烏蘭哈達蘇木前進村,盡是村民搬遷留下的舊房。2007年,大學畢業的設計師塔娜將姥姥家一處約6000平方米的院子改造成第一個民宿“遊牧星空”,置身其中,令人驚歎。儘管只有七間客房,但是引來全國各地遊客的預定熱。
由此,民宿如雨後春筍般遍佈鄉村,激活了鄉村振興一池春水。按照“千萬工程”成功經驗,打造民宿產業羣,已建成民宿73處,總投資1億多元,吸納700多人就業,帶動農牧民年增收約1.2萬元,申報甲級民宿1家,實現村集體經濟增收與農牧民“雙贏”局面。
“火山農牧業”解鎖鄉村振興發展前景
火山土地和水源含有大量微量元素,產出的馬鈴薯、雜糧雜豆、牛羊肉等特色農畜產品口感佳、營養價值高,有着獨特的“火山風味”。察右後旗大力發展後備箱經濟,推動實現農畜產品就地銷售轉化增值;立足傳統奶製品產業優勢,規劃建設了奶酪小鎮和奶酪樂園主題休閒街區,打造集高端奶製品研發、加工銷售、體驗展示、倉儲物流爲一體的休閒旅遊業;出臺扶持政策,鼓勵火山周邊嘎查村農牧民轉型發展旅遊業和舍飼精養畜牧業,百萬畝草原休養生息,實現了生態保護與產業增收雙贏。
火山農畜產品通過電商走向全國。
火山土豆“後旗紅”暢銷大江南北。
近幾年,察右後旗利用火山效應,不斷給當地農產品增加附加值。郭晨慧,一家電商公司的負責人,就通過電商運營,把家鄉察右後旗的火山“後旗紅”土豆賣出了蘋果的價格。郭晨慧所在的烏蘭哈達蘇木七傾地村面朝火山羣,她把得天獨厚的產地作爲賣點,創立“烏蘭土寶”品牌,精挑土豆、精細包裝、精準營銷,果然讓土豆成爲“土寶”。現在,公司每年通過電商渠道銷售的土豆在500噸以上,銷售額可達300多萬元,帶動當地700戶農戶增收致富。
火山的開發建設帶動了第三產業旅遊業的發展,每到夏天的時候,火山旅遊就會帶火“欣欣向榮”的地攤經濟。
星空小鎮、溫泉康養度假村、民宿等配套服務項目圍攏在火山周圍,爲各地遊客打造了吃、住、行、遊的一體化服務體系。
據當地旅遊部門統計,以火山周邊的村集體爲單位,共計有40多個攤位,每個攤位每年流水爲30萬元,純利潤不低於15萬元,不僅帶動了農產品銷售,還提升了火山品牌價值,真正拉動了農牧民收入增長。
火山腳下的村莊,成了“美麗畫卷”
寬闊乾淨的柏油馬路通到門口,白牆紅瓦的村民住宅整齊排開,青翠的草地上牛羊成羣,亙古延綿的火山與藍天白雲相互輝映,這幅草原風情畫卷展示的正是察右後旗烏蘭哈達蘇木前進村。
前進村全貌。
前進村佔地面積52.85平方公里,轄11個自然村。常住人口382戶,1384人,全村現有耕地10800畝,其中水澆地8000畝,種植防芽網室棚280座,以馬鈴薯種植和種薯培育爲主導產業。因有天然“火山博物館”坐落於此,前進村也被譽爲“火山腳下的村莊”。
近幾年,察右後旗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決落實綠色生態屏障建設要求,大力整治環境污染問題,修繕、改造各主幹道路、道路硬化、美化面積達到100%。在村幹部和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成爲鄉村振興道路上名副其實的“前進村”。
一個“前進村”輻射整個城區發展,察右後旗依託獨特草原火山資源優勢,推動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實施的文旅產業項目,投入銜接及京蒙協作資金累計達到9000多萬元,每年按投資額的5%進行分紅,覆蓋21個村委會的集體經濟每年達到20萬元。同時,文旅產業項目可提供5400多個就業崗位,帶動3000多戶農牧民收益,戶均增收4.5萬元。
該旗烏蘭哈達蘇木哈必力格嘎查黨支部副書記圖木色高興地說:“自火山旅遊發展以來,我帶領哈拉忽洞牧民承包6個蒙古包經營宇航服租賃等業務,除每年交村集體經濟租金6.6萬元外,11家牧民戶均年收入增加10萬元左右。”
草原火山旅遊的火爆也帶來電器經銷熱!40歲的盧志強在察右後旗白音察幹鎮經營着奕豪海爾專賣店,他高興地告訴記者:“我開店11年了,自從烏蘭哈達火山火爆以後,個體火山民宿建設來採購熱水器、空調、電視、衛浴類、馬桶、浴室櫃等產品。察右後旗這邊天氣涼,特別是空調以前1年都賣不了幾套空調,有了民宿,把10年的空調都賣完啦,銷售比往年淨增長了10多萬元,增長了40%。”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據統計,2024年以來,烏蘭哈達火山單個景點在央視出現的次數就高達13次,草原火山旅遊火出了圈。
是動力也有了壓力,察右後旗今年將草原火山作爲核心地標,舉全旗之力謀劃推動全域旅遊、四季旅遊。在保護火山資源的前提下,着力加強景區水電路訊網以及餐飲住宿、購物體驗、停車如廁等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完善產業、場景、業態融合,讓遊客行有車、遊有方、住有店、購有物,滿足不同羣體個性化、多樣化文旅消費需求;打通旅遊服務“最初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滿足遊客心理體驗、情緒價值與真實感觸,打造火山旅遊新地標。
內蒙古日報·草原雲記者: 皇甫美鮮
照片來源:察右後旗融媒體中心
編輯:段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