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酷的真相:只要你窮,什麼都能克你!

大家發現了沒?生活就是:我們在無人問津的地方拿尊嚴換錢;在人聲鼎沸的地方,拿錢換取尊嚴。人生就是:前半生我們拿健康換金錢;後半生我們拿金錢換健康!只要你窮,好像什麼都克你!

我們陷入了一個怪圈:每天的日常就是拼命外出打工,拼命掙錢,拼命養家餬口,爲碎銀幾兩奔波生計,拋棄妻兒老小四處奔波,日夜疲憊不堪,被生計捆綁住手腳,被每個月的房貸車貸支配生活,即使透支身體也在所不惜,就是爲了多掙點碎銀幾兩,手頭寬鬆點,做人體面點,日子從容點。

錢越多就越快樂,錢越多就意味着越成功,已經成爲很多人的共識。

樑曉聲在某著名大學講座時,曾經跟一個男生有過這樣的對話:男生:“如果在30歲以前,最遲在35歲以前,我還不能使自己脫離平凡,那我就自殺!”

“什麼是不平凡呢?”

“比如那些成功人士。”

“具體說來?”

“就是起碼要有自己的房、自己的車,起碼要成爲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吧?還起碼要有一筆數目可觀的存款吧?錢越多越快樂、也就越幸福嘛!”

“要有什麼樣的房,要有什麼樣的車?在你看來,多少存款算數目可觀呢?多少錢能讓你快樂、幸福呢?”

“這,我還沒認真想過……”

這番對話引起了樑曉聲的深思:“做一個平凡的人,真那麼讓人沮喪麼?如果註定一生平凡,過得不是大富大貴,也不是非常成功、非常幸福,真值得35歲以前自殺麼?更多的錢真的能讓一個人更幸福嗎?”這世上,果真是錢越多就越快樂、就意味着越成功嗎?

很多人會回答:是的!但張朝陽卻給出了完全相反的答案:“錢多不是幸福的保證,錢多少跟幸福沒關係。我這麼有錢,卻這麼痛苦。我覺得我出問題了,我什麼都有,但是我居然這麼痛苦。幸福跟錢多錢少真沒關係!”

1998年,34歲的他創建搜狐,短短不到4年,市值高達270億。張朝陽成爲中國首任首富,因爲巨有錢而快活!風光!牛叉!威武!雄壯!物極必反,盛極而衰。張朝陽連同他的公司駛向下坡路,市值縮水、跌跌不休。他因焦慮過度患抑鬱症,只能選擇閉關。直到2013年1月才發表一篇微博,宣佈“重新進入地球”。

如今年過半百的張朝陽,坐擁60多個億的身家,雖孑然一身、無妻無子,但他卻活明白了:“榮華富貴不是人過的日子!”

在互聯網大廠爲了財富增長而奮力廝殺的當下,他卻推出“張朝陽的物理課”。身穿T恤,在星空下手推物理方程式,兩眼放光,宛若一個快樂無比的少年。他找到了讓自己快樂的方式、讓自己幸福的活法。而這種方式和活法,與他的鉅額財富並沒有太大關係。

湯沒鹽不如水,人沒錢不如鬼。彷彿人人的一生基本都是這樣,努力掙錢,拼命掙錢,想辦法掙錢,彷彿只有賺錢,纔是成年人活着最大的體面。然而,真實的生活仍然是錢不夠花,日子過得緊巴巴。

錢不夠花,永遠不夠花,那多少錢纔算是夠花呢?漫畫大師蔡志忠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蔡志忠36歲時,銀行賬戶有220萬人民幣、有3幢不錯的房子,當時他認爲只要此後不投資、不賭錢、不替人擔保、不借錢給別人,這一點點錢足夠自己生活一輩子。

蔡志忠立了誓言:“從此我不再跟金錢糾纏,不再切割生命去換取名利,要把餘生完全歸給自己享用!專注於自己的焦點,做自己最喜歡、最拿手的事;走自己的人生之路”。

蔡志忠是擁有大智慧的人,他清楚地知道對於自己來說,多少錢就夠花。更難能可貴的是:當他認清這一點後,能夠說到做到,從此“不再跟金錢糾纏,不再切割生命去換取名利”。

人這一輩子,到底掙多少錢夠花?《凱恩斯傳》的作者羅伯特·斯基德爾斯基:“錢並不能讓我們快樂,我們越來越有錢,但並沒有更快樂。我們比以前富裕多了,但工作量並沒有減少”。

他說:“美好生活有7個基本元素:健康、安全、尊重、人格、與自然的和諧、友誼、悠閒。一旦你的錢足夠獲得這7個元素,再繼續工作、掙錢就是傻”。

李雪琴在《荒野會談》中說道:“只有掙錢才能讓自己感到快樂。我不相信有意義的工作,只信工作帶來的每一筆進賬。我的快樂來自於每掙一筆錢就覺得,我的朋友、我的親人生病時,我可以多拿一份錢給他!”

有錢如此酸爽,引芸芸衆生競折腰。但如果因此就簡單地把錢多錢少跟幸福感劃上等號,也是不可取的。

研究表示:“儘管金錢能對幸福感帶來積極影響,將這兩者劃上等號的人通常不會太快樂!”

在現實生活中,收入在決定幸福感上只起到部分作用。與其說金錢影響了人們的幸福感,不如說人們對金錢的態度影響了幸福感。

幸福是什麼?在我看來,那種通過自己努力,日子一天天變好的快樂,是任何詞語都無法描繪的滿足和幸福。

朋友,對於你來說,你覺得自己掙多少錢纔夠花呢?